[发明专利]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2608.0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罗先金;叶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主分类号: | C07D413/12 | 分类号: | C07D413/12;C07D413/14;C07D417/12;C07D417/14;C07D403/12;C07D487/04;C07D498/04;C07D473/00;C07D473/18;C07D473/30;C07D473/32;C07D473/34;A61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李广文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噁二唑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合物的合成领域,具体涉及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噁二唑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引起的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 viruses)、柯萨奇病毒(Cosxackie viruses),EHCO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和新肠道病毒(New enteroviruses)等,每类病毒都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70型以上可以侵犯多种组织,如神经、心肌、肌肉、皮肤和眼结膜等,在全世界引起很多种传染性疾病。小RNA病毒可侵犯呼吸道、肠道、皮肤、肌肉、心脏、肝、肾上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系统,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化。临床常见有: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热性皮疹、手足口病、小儿腹泻、中枢神经系统综合症、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胸痛或肌肉痛、流行性结膜炎、病毒性肝炎或其它疾病。另外,鼻病毒、流感病毒属小RNA病毒科,生物特性与肠道病毒相似,是引发感冒的主要病毒。
J.Med.Chem.,28:748-752(1985);28:1906-1915(1985);31:540-544(1988);35:1002-1005(1992),4628-4633(1992);36:3240-3250(1993);37:2421-2436(1994);38:1355-1371(1995);US4942241公开了式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及其抗人鼻病毒活性。
其中:R1和R2分别是氢、烷基、卤素;n为1-9;式III化合物抗人鼻病毒活性最好,但由于毒性较大,目前还没有上市。
CN1687060A公开了下式结构的化合物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
其中,R1选自烷基、烷氧基、羟基、环烷基、羟烷基、烷氧烷基、羟烷氧基、烷硫烷基、烷基亚磺酰烷基、烷基磺酰烷基、氨基烷基、烷基取代氨基烷基、二烷基取代氨基烷基、烷氧碳酰基、羧基或腈甲基;R2和R3分别选自氢、烷基、烷氧基、卤素、氰基、三氯甲基或硝基;R4选自烷基、烷氧基、羟基、卤甲基、二卤甲基、三卤甲基、二卤乙基、环烷基、杂环基、烷氧碳酰基、羟烷基、烷氧烷基、烷基羧氧烷基、氰基、卤素、硫代烷基、烷硫烷基、烷硫基、巯基、2,2,2-三氟乙基、(4-甲基-苯基)磺酰氧甲基、氨基、烷基取代氨基、二烷基取代氨基、酰氨基或N-烷基取代酰氨基;R5选自氢、卤素或烷基;X选自O或S;n为0-5;m为0-5。
目前,治疗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疾病还没有治疗药物,因此,急需寻找治疗效果更佳、毒性更低、安全性更好的抗柯萨奇病毒活性化合物,开发治疗由柯萨奇病毒导致的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柯萨奇病毒的式(I)所示结构的噁二唑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为CH3或CF3;
R’、R”分别为H、烷基或卤素;
A为O、S;n为1~6;
X为O、S或NH;
Y为烷基、环烷基、芳香基、5-6元杂环基;其中:
所述烷基为C1-C6烷基;
所述环烷基包括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单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双取代的环烷基、多取代的C3~C10环烷基;
所述芳香基包括未取代的苯基、单取代的苯基;双取代的苯基、多取代的苯基;
所述5-6元杂环基包括未取代的噻吩基、未取代的呋喃基、未取代的吡咯基、未取代的异噁唑基、未取代的噁唑基、未取代的哒嗪基、未取代的吡嗪基、未取代的噻唑基、未取代的异噻唑基、未取代的三氮唑基、未取代的四氮唑基、未取代的噻二唑基、未取代的噁二唑基、未取代的咪唑基、未取代的吡唑基、未取代的吡啶基、未取代的嘧啶基;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未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26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