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9200.1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辛波;黄露;宁国宝;王磊;何磊;来鑫;殷珺;王弦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6 | 分类号: | G01M17/06;G01B21/22;G01B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陈树德;刘莹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横臂前 悬架 定位 参数 测试 实验 | ||
1.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该实验台包括前束角变化测量组件、车轮上/下跳动位移测量组件、轮距变化测量组件、主销后倾角和车轮外倾角变化测量组件、齿轮齿条位置测量组件、可变参数双横臂悬架、可变参数转向系统和数据采集显示系统;将可伸缩上/下横臂长度、主销长度、转向节臂位置和长度、转向横拉杆长度、主销后倾角和车轮外倾角调整到设定值,移动车轮上/下跳动移动台的竖直位移,获得车轮上/下跳动量与主销后倾角变化量、主销内倾角角变化量、轮距变化量、前束角变化量的关系;移动转向机,获得的是齿轮齿条位置变化量与车轮转角变化之间的关系;数据采集显示系统将各个变化量的数据采集并传送到上机位保存,并显示到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参数双横臂悬架,是一安装座与上横臂支架固联,上横臂支架与固定吊耳固联构成一个固定支架,充当双横臂前悬架上横臂在车架上的连接点;安装座与下横臂硬点处三维移动台固联,下横臂硬点处三维移动台与固定吊耳固联,充当双横臂前悬架下横臂在车架上的连接点;上、下横臂的一端分别与关节轴承的柄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吊耳螺接形成一个转动副;关节轴承的球型内圈与可伸缩主销的主销伸缩棒连接,主销伸缩棒与前束角变化测量组件固联,前束角变化测量组件与关节轴承连接来测量主销转角的变化,可伸缩上、下横臂、固定吊耳、可伸缩主销与关节轴承的连接构成了可变参数双横臂悬架的四连杆机构,改变可伸缩主销、可伸缩上、下横臂的长度和下横臂硬点处三维移动台的位置来改变双横臂悬架的导向臂长度和双横臂悬架上/下摆臂硬点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主销包括主销伸缩棒、横向固定架、转向节臂导轨、车轴滑块导轨四种,主销伸缩棒在车轴滑块导轨中移动实现可伸缩主销长度的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角变化测量组件包括编码器、圆棒和导槽,主销伸缩棒的一端与编码器固联,编码器又与圆棒固联,且圆棒与摆臂同轴,圆棒穿过导槽,导槽又与关节轴承固联;实现测量主销转角的变化,又不影响可伸缩主销的自由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主销的车轴滑块导轨上设有车轴滑块形成一个滑动副,且该滑动副可锁止,实现车轴与主销连接点在主销上位置的可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滑块为车轮及车轴组件的一部件,车轮及车轴组件还包括带卡箍的车轴、定位钢球和带平面的车轮模型,带卡箍的车轴一端与带平面的车轮模型固联,带卡箍端的卡箍夹在车轴滑块的圆棒上,形成一个转动副,实现车轴相对于主销夹角的可变,该转动副可锁止,控制车轮外倾角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销后倾角及车轮外倾角变化测量组件固联在带平面的车轮模型上,主销后倾角及车轮外倾角变化测量组件由倾角传感器组成,测量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通过换算获得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这些定位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参数转向系统,是可伸缩且与主销连接位置可变的转向节臂充当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的转向节臂,转向横拉杆充当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的转向横拉杆,可伸缩且与主销连接位置可变的转向节臂和转向横拉杆通过球铰与转向机连接,组成双横臂前悬架的转向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转向节臂一端的卡箍夹在可伸缩主销的任一根转向节臂导轨上,实现转向节臂在主销上位置可变,其另一端通过球铰与转向横拉联接,转向横拉杆又通过球铰与转向机连接,组合成一个转向节臂和转向横拉杆长度可变的转向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横臂前悬架定位参数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与转向机支架固联,转向机支架与转向机三维移动台固联,转向机三维移动台又与安装座固联,通过改变转向机三维移动台的位置确保了转向节臂和转向横拉杆长度和位置变化时具有一个转向梯形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92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