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草腥味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57445.6 申请日: 2012-09-24
公开(公告)号: CN102823692A 公开(公告)日: 2012-12-19
发明(设计)人: 罗理勇;黄先智;陆小腾驾;童华荣;曾亮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大学
主分类号: A23F3/34 分类号: A23F3/34
代理公司: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地址: 400715***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腥味 桑叶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低草腥味桑叶茶的制备方法,还涉及由该方法制得的低草腥味桑叶茶。

背景技术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bla L.)的叶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为“神仙草”,是中国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物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生产。桑叶味苦、甘、性寒,规肺、肝经,具有滋阴补血、疏散风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桑叶中含有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还含有一些功能性活性物质,包括黄酮及其苷、生物碱、多糖、叶绿素、挥发油、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桑叶除具有传统的药用价值外,还具有抗应激、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抑菌及降血糖等作用。因此桑叶茶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传统的桑叶茶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和提香等步骤制备,制得的桑叶茶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草腥味明显,影响了茶汤的口感,汤色泽发暗变黑,叶脉、叶梗上浮在茶汤表面。

为提高桑叶茶的感官品质,急需一种低草腥味桑叶茶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低草腥味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减少了人工切去叶梗的繁琐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连续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为:

低草腥味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

采摘新鲜的桑叶,摊放成10~15cm厚,摊放至叶片中水分的重量百分比为68%~72%,得预处理桑叶;经过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桑叶中的草腥味;

(2)杀青

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桑叶在温度为280~330℃条件下杀青,杀青时间为0.5~1.5 分钟;然后将桑叶叶温降至20~30℃;

(3)初烘

将步骤(2)制得的桑叶在温度为90~130℃条件下,烘至水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5%~20%;

(4)破碎分离

将步骤(3)制得的桑叶揉捻,过筛,将桑叶与叶柄和叶脉分离,收集桑叶片状物;

(5)复烘

将步骤(4)收集的桑叶片状物在温度为80~120℃条件下,烘至水分的重量百分比为2%~7%,得低草腥味桑叶茶。

为了增加低草腥味桑叶茶的口感,选取合适的桑叶为原料,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桑叶为桑枝顶芽以下第4~10位带叶柄的叶片。

为了更好的降低桑叶中的草腥味,所述步骤(1)中,所述摊放的时间优选为2-4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桑叶在温度为300℃条件下杀青,杀青时间为1 分钟,然后将桑叶叶温降至30℃。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将步骤(2)制得的桑叶在温度为90~130℃条件下,干燥3~8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过筛为先过5~7目筛收集筛出物,再过20~40目筛,收集筛内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将步骤(4)收集的桑叶片状物在温度为80~120℃条件下,烘3~8 分钟。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低草腥味桑叶茶,外形成片状、鲜绿、无筋梗;饮泡时香气馥郁、汤色鲜绿明亮、口感爽滑、叶底嫩绿匀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为:

由所述低草腥味桑叶茶制备方法制得的低草腥味桑叶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低草腥味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简单,采用新鲜的桑叶为原料,通过堆放、杀青、摊放、初烘、揉捻、筛分和复烘等工艺,无需特殊设备,可连续生产;制得的产品感官品质好,外观鲜绿,无叶梗,饮泡时香气馥郁、无明显草腥味、汤色鲜绿明亮、口感爽滑、叶底嫩绿匀整,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且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去梗,减少了繁重的劳动,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实行连续清洁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低草腥味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

采摘新鲜的桑枝顶芽以下第4~10位带叶柄的桑叶,然后在摊青槽中摊放成10cm厚,摊放2 小时,至叶片中水分的重量百分比为68%,得预处理桑叶;如遇雨水可以延长摊放时间,经过预处理后能够明显降低桑叶中的草腥味;

(2)杀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7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