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6469.6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3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桂兰;何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37/02;A61P29/00;A61P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 通道 蛋白 表达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干燥综合征(Siccasyndrome,SS)又名斯耶格伦综合征(Sjo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淋巴细胞介导的病变主要侵犯泪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外分泌腺,导致腺体破坏和分泌减少,同时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组织,引起内脏损害。近年来有学者证实水分子通道蛋白-5(aquaporins-5,AQP5)与涎腺的分布以及腺泡细胞的转运异常上密切相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是近10年来陆续发现的一族细胞膜水转运蛋白,它能介导自由水被动跨运生物膜。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体内至少发现有13种水通道蛋白(AQP0-12),它们形成一个AQPS家族。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AQP5在干燥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不懈探索,国外学者研究报道:AQP1和AQP5被证实与唾液的分泌密切相关,AQP5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中AQP1的协调下,将唾液转移至纹状管、分泌管中,对调节水分转运的速率,维持唾液的分泌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QP5亦存在于角膜上皮和泪腺中,与唾液、泪液的分泌均均有关。国内专家在此方面也进行相关研究,但大多从养阴生津或清热润燥角度探讨中药方对干燥综合征的作用,而本研究根据中医“气能生津、津能载气”的原理,首次从气阴两虚的着手,探讨“益气养阴、布津通络”对SS的作用,从AQP5角度探究增液布津汤对SS模型鼠的干预作用,为治疗SS提供了靶点,也使我们能够从细胞分子水平上明确SS的发病机制。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方案:促进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由以下中药组成:黄芪(Astragali Radix)15-20份,麦冬(Ophipogonis Radix)15-20份,太子参(Pseudostellariae Radix)10-15份,枸杞子(Lych Fructus)10-15份,生地(Pehmanniae Radix)15-20份,赤芍药(Paeoniae Radix Rubra)10份,白芍药(Paeoniae Radix Alba)10份,桃仁(Persicae Semen)10份和紫菀(Asteris Radix ET Rhizoma)10份。
中药组合物制备增液布津汤的方法,向药材组合物中加入8-10倍水,浸泡1小时,煎煮两次,每次煎煮40min,合并滤液,水浴蒸发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1.365g,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干燥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干预干燥综合征模型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药物中的应用。
鉴于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深刻认识,根据气阴两虚、肺失宣布、络道瘀滞的基本病理变化特点,提出益气养阴、布津通络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大法,并依法组方,反复实践和摸索,创造出了中药复方制剂—益气增液汤。在养阴生津的同时应注意疏导布散津液,通行络道。一则护正,阴津充足,津有所布,五脏六腑得以充灌,功能恢复常态。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有利津液补充、络道通畅。二则祛邪,阴津充足,津道充盈,有助于清除燥热。配合凉血散瘀,养血敛阴之品,营阴得以收敛补养。少佐辛润活血之药,通经络,开玄府,畅通津液运行的道路,使津液布达于五官九窍,五脏六腑,四肢白骸,发挥濡润作用。
增液布津汤由麦冬20g、黄芪20g、太子参10g、枸杞子10g、生地15g、赤芍药10g、白芍药10g、桃仁10g、紫菀10g九味药物组成。
方中重用麦冬为君药。古人云“治火可用苦寒,治燥必用甘寒。”麦冬味甘,性微寒。色兼黄白,能入胃以养胃液,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引肺气清肃下行,统调水道以归膀肤,升降濡润之中,兼具开通之力,达清热滋阴润燥之旨,防燥热阴伤之患。
重用黄芪为君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功效。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本病肺脾之气俱虚,运用黄芪能达补肺健脾之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4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轧机旋转式喇叭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清晰视频装置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