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铸锭硅单晶晶体缺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1805.9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熊震;付少永;张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1/00 | 分类号: | C30B11/00;C30B29/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铸锭 硅单晶 晶体缺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铸锭硅单晶晶体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具有特定晶向的籽晶来诱导生长铸锭单晶硅是近年来在光伏硅电池领域得到了大幅应用的一种技术。
但是由于现有大规模商业化的单晶提拉技术最大只能得到直径为12英寸的单晶棒,开方切割后所能提供的籽晶面积较小,在边长为800mm的铸锭坩埚底部摆设时,必然会需要3~25块或更多的籽晶块。硅块属于脆性强、延展性很差的材料,在加工时很难保持表面的绝对平整,并且铸锭工艺中所用的陶瓷坩埚底部平整度较差,一般为20±2mm,在籽晶块摆放时必然会出现宽度为0.1~5mm的缝隙。在籽晶部分熔化过程中,缝隙处无籽晶,已熔化的硅液会填满籽晶的部分高度,当过冷度足够时优先结晶,形成大量的小晶粒,晶粒1~15mm,与籽晶块一起诱导晶体的定向生长,在缝隙处形成的小晶粒区域面积随晶锭高度的增加,区域逐渐增大,以先生长部分为底,后生长部分为顶,到顶部时该区域已蔓延到整个晶锭,形成了大量的小晶粒区,由所得硅片制备而成的电池性能随着该种小晶粒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大幅降低。小粒径晶粒区域存在大量的微缺陷,会增加少子的复合速率,显著降低由其制备得到的电池的转换效率。该缺陷区域面积越大,硅晶体质量越差,如图1和2所示。
因此,控制籽晶缝隙处的小晶体诱导生长,对降低铸锭单晶晶体缺陷密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铸锭硅单晶晶体缺陷的方法,改善铸锭单晶的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铸锭硅单晶晶体缺陷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将一定厚度的单晶硅块紧密排列,作为诱导籽晶铺满坩埚底部;
b)将边缘晶向与诱导籽晶晶向相同的单晶硅片填充在诱导籽晶缝隙中,填充的单晶硅片的数量依诱导籽晶缝隙的宽度而定;
c)然后依次将硅料、掺杂元素原料、硅料置于坩埚中;
d)抽真空,通入惰性气体;
e)加热坩埚,使作为诱导籽晶的单晶硅块接触于坩埚底部的部分不熔化,与坩埚不接触的部分、硅料及掺杂元素原料均熔化;
f)定向凝固时,使坩埚底部为冷端,诱导籽晶的未熔化部分诱导硅熔体的凝固生长,得到具有特定晶向的铸锭单晶硅。
进一步限定,填充的单晶硅片的宽度w是诱导籽晶厚度h的50%~110%
具体地,诱导籽晶的厚度h为5~50mm。
具体地,单晶硅片的厚度t为0.1~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单晶硅片填充诱导籽晶之间的缝隙,能使晶体缺陷降低50%以上,大大提高了铸锭单晶硅的晶体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铸锭生产中诱导籽晶的铺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铸锭生产中诱导籽晶缝隙处诱导生长得到的硅片的光致发光检测图;
图3是本发明的诱导籽晶的铺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填充的单晶硅片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诱导籽晶缝隙处诱导生长得到的硅片的光致发光检测图;
图中,1.诱导籽晶,2.填充的单晶硅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4所示,一种降低铸锭硅单晶晶体缺陷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1、将厚度h为5~50mm的单晶硅块紧密排列,作为诱导籽晶1铺满坩埚底部;
2、将厚度t为0.1~2mm的单晶硅片填充在诱导籽晶1缝隙中,所填充的单晶硅片2的数量依诱导籽晶1缝隙的宽度而定,使原诱导籽晶1缝隙减少90%以上,所填充的单晶硅片2的宽度w是诱导籽晶1高度的50%~110%;
3、然后依次将硅料、掺杂元素原料、硅料置于坩埚中;
4、抽真空,通入惰性气体如N2、Ar,边抽真空边通入惰性气体;
5、加热坩埚,使作为诱导籽晶1的单晶硅块接触于坩埚底部的部分不熔化,与坩埚不接触的部分、硅料及掺杂元素原料均熔化并在原子尺度上彼此充分混合;
6、定向凝固时,使坩埚底部为冷端,诱导籽晶1的未熔化部分诱导硅熔体的凝固生长,得到具有特定晶向的铸锭单晶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18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作系统体验状态
- 下一篇:双向光电子设备中的串扰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