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薯糕的制备方法及红薯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0912.3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尚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尚云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红薯制品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是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营养价值很高。我国红薯产量居世界前四位,产量很大,有些地区以红薯作为主食,煮熟后直接食用。传统的食用习惯使红薯制品的品种非常少,尤其是能进行工业生产的红薯制品更少,红薯食品的开发因此受到限制,使人们不能充分享受到红薯对人身体健康带来的益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红薯糕的制备方法及红薯糕,以丰富红薯制品的品种。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红薯糕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生红薯清洗、去皮、破碎,得到生物料;
(2)将生物料至熟,得到熟物料;
(3)熬糖胶:将卡拉胶煮沸,倒入糖浆再煮沸,形成糖胶液;
(4)熬糕:将熟物料倒入糖胶液中继续煮至沸腾,然后浇盘冷却,形成红薯糕坯;
(5)将步骤(4)形成的红薯糕坯烘干至水分在30%以下,然后切片、包装。
作为本发明的优先方案还可以将步骤(2)得到的熟物料进行细磨。步骤(2)中的生物料至熟温度及步骤(4)中的熬糕温度均控制在90℃-125℃,步骤(5)中的烘干温度控制在50-90℃,烘干时间控制在8-18小时。步骤(4)中熟物料倒入糖胶液中继续煮的同时根据口味的需要加入相应的作料。
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红薯糕其原料的优先配比按份计是红薯:红薯糕的原料按份计为:红薯:70-90份 、糖浆:10-40份、卡拉胶:0.8-1.5份,所述糖浆浓度含糖的重量百分比为50%-90%。所述原料按份计还有柠檬酸:0.08-0.12份,或者山梨酸钾:0.024份,或者桔皮:0.2-0.3份,或者辣椒0.2-0.3份。
本发明红薯糕的制备方法,能使红薯糕进行工业化、自动化大批量生产,能丰富红薯制品的品种,使红薯能作为一种零食买来就能食用,并且红薯糕具有口感好,口味丰富的特点,使红薯以最方便的产品形式满足了人们对红薯营养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红薯糕的方法是如下步骤实施的:
(1)原料仓储
收购没有破损、没有变质、没有污染与农药残留的红薯,按红薯的食品卫生要求贮存方式贮存;
(2)原料检验
对收购贮存的红薯进行检验,挑选合格品进入下一个工序;
(3)红薯清洗去皮
将挑选出的合格红薯进入红薯清洗脱皮机清洗去皮,或者人工去皮后清洗;
(4)红薯破碎成浆
将清洗去皮的红薯用输送带或人工放入红薯破碎机,破碎成红薯小颗粒或红薯浆即得到生物料;
(5)生物料蒸煮
将生物料放入夹层锅或蒸柜,蒸煮成为熟物料,蒸煮温度控制在90℃-125℃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温度控制在105℃;步骤(5)中的烘干温度控制在50-90℃,烘干时间控制在8-18小时。
(6)熟物料进一步磨细
为了得到更细腻的口感,将蒸煮熟透的熟物料用胶体磨磨得更细;
(7)熬胶
将卡拉胶放入夹层锅或蒸煮锅,煮至轻微沸腾;
(8)熬糖胶
准备糖浆, 糖浆的含糖重量百分比为50%-90%,将糖浆倒入熬好的胶液里,煮至沸腾;
(9)熬糕
将经过胶体磨的熟物料加入沸腾的糖胶液体中继续煮,同时根据口味的需要加入相应的作料,比如:柠檬酸、山梨酸钾、桔皮、辣椒等继续煮至沸腾,控制温度在90℃-125℃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温度控制在105℃,然后浇盘冷却形成红薯糕坯;
(10)烘干
把红薯糕坯放入烤箱或干燥机烘干,烘干温度为50℃-90℃之间,烘干时间为8-18小时,烘干后水分为30%以内;
(11)切片
用切刀或切片机将红薯糕坯切成片状,以便包装;
(12)包装
红薯糕坯切片后进行包装;
(13)成品检验
由品管员或检验员依据相关食品的检验要求进行检验;
(14)成品仓储
将经检验合格的成品,依相关食品储存要求放入成品仓中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尚云,未经黄尚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位敏感式光时域反射传感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聚丙烯腈前体纱线的稳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