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2972.2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韩峰;田新伟;黄国龙;文志永;李振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0 | 分类号: | B62D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工程机械 动力 总成 五点 悬置 系统 匹配 方法 | ||
1.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所述动力总成(1)包括发动机(11)和变速箱(12),所述悬置系统(2)包括设于所述发动机(11)两侧的两个前悬置(21)、设于所述变速箱(12)两侧的两个后悬置(22)和设于所述变速箱(12)上方的辅助悬置(23);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所述动力总成(1)的激振信号、拾振信号后,通过软件分析获取所述动力总成(1)的动力总成参数;
2)根据所述动力总成参数确定所述五点悬置系统(2)的安装位置;
3)根据所述动力总成参数和所述悬置系统(2)的安装位置确定所述悬置系统(2)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11)通过力锤敲击、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动力总成(1)的激振信号、拾振信号,通过LMS分析软件对所述激振信号和所述拾振信号进行分析,建立所述动力总成(1)的分析模型;
12)在CAE软件中导入所述分析模型,并输入预设的自由约束边界条件、预设的激励点和预设的响应测点,获取所述动力总成(1)的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
13)根据所述激励信号和所述响应信号获取所述动力总成(1)的传递函数,并根据所述传递函数计算出所述动力总成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前悬置(21)的位置:
获取所述动力总成(1)的激振载荷特性曲线,根据所述激振载荷特性曲线确定所述前悬置(21)的高度;
根据所述动力总成参数中的对称主惯性轴线(13)的位置确定所述前悬置(21)的安装角度,使所述前悬置(21)在前后方向的竖直中心面与所述对称主惯性轴线(13)的交点到两个所述前悬置(21)的顶面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前悬置(21)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后悬置(22)的位置:
对所述动力总成(1)进行模态分析,确定所述动力总成(1)的弯曲振动节点,将所述后悬置(22)设于所述弯曲振动节点处;
将所述后悬置(22)的安装角度设置在45°~60°范围内;
根据所述对称主惯性轴线(13)的位置确定所述后悬置(22)的安装高度,使所述后悬置(22)在前后方向的竖直中心面与所述对称主惯性轴线(13)的交点到两个所述后悬置(22)的顶面中心的连线分别垂直于两个所述后悬置(22)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还提供第一外包梁(24),并将两个所述后悬置(22)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包梁(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辅助悬置(23)设于所述对称主惯性轴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还提供第二外包梁(25),并将所述辅助悬置(23)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包梁(2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后还包括步骤:
4)判断所述悬置系统(2)是否达到基本隔振要求,若是,进入步骤6);若不是,返回步骤3);
6)保持所述悬置系统(2)的当前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的动力总成五点悬置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和步骤6)之间还包括步骤:
5)判断所述悬置系统(2)的隔振率是否大于80%,若是,进入步骤6);若不是,返回步骤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9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洞内混凝土底板浇筑时收面用的抹面滑轨装置
- 下一篇:橡胶模具中的上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