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气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7476.1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6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金渊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61 | 分类号: | B60R21/26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龙***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当缓冲气垫开始展开时,先防止气体排出维持展开压力,等到缓冲气垫膨胀到规定大小后排放气体,降低乘员的头部及颈部伤害。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装置是汽车发生事故时,充气机产生的气体流入缓冲气垫,使缓冲气垫膨胀展开,起到保护乘客的装置。
最近经常发生乘员被缓冲气垫加载后,由于缓冲气垫的展开压力太大,给乘员的头部和颈部造成伤害的案例。尤其北美已经制定安全气囊装置的商品性相关法规,严格评估缓冲气垫的展开压力是否造成乘员的头部和颈部伤害。
因此需要缓冲气垫展开初期,先防止气体排出维持展开压力,等乘员要被缓冲气垫加载一刹那排放气体,降低乘员的头部及颈部伤害的一种安全气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是,缓冲气垫展开初期,先防止气体排出维持展开压力,等缓冲气垫膨胀到规定大小后排放气体,降低乘员的头部和颈部伤害。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课题不仅限于以上提到的课题,除此之外未提及到的课题行内人员应该从下面的记载中应充分得以了解。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体流入时膨胀,形成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脱落的开裂缝线的缓冲气垫;结合到开裂缝线的系绳 ;结合在系绳,当缓冲气垫膨胀到规定大小时产生气体的同时破损,推开上述系绳产生张力,以便开裂缝线从缓冲气垫脱落,使流入到缓冲气垫的气体排放的气体发生器。
其他实施方式的具体事项包括在说明书和附图中。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而言,缓冲气垫膨胀到规定大小后,由于气体发生器破损时作用于系绳的张力,开裂缝线从缓冲气垫脱落,流入到缓冲气垫的气体被排放,所以缓冲气垫刚开始展开时防止气体排放维持展开压力,当缓冲气垫膨胀到规定大小后排放气体,降低乘员的头部和颈部伤害。
本发明的效果不仅限于以上提到的效果,从业人员应该从下面的记载中充分可以了解其他未提及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图;
图2为沿着图1的A-A线切开的截面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工作前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气体发生器启动后开裂缝线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 气囊罩 20: 充气机 (inflator)
30: 缓冲气垫 31: 开裂缝线
35: 放气孔 50: 系绳
60: 气体发生器 70: 罩片 (hood panel)
75: 放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将会非常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特点及其实现方法。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下面介绍的实施例,还可以有其他形态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完整地介绍本发明,帮助在该技术领域掌握一般知识的从业人员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范畴以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范围为准。整篇说明书中相同的参照符号代表相同的构成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关安全气囊装置图,图2为沿着图1的A-A线切割的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罩10、充气机20以及缓冲气垫30。
气囊罩10收纳缓冲气垫30,固定在车体。
充气机20固定在气囊罩10,与缓冲气垫30连接。充气机20在汽车发生事故时产生气体,向缓冲气垫30供气。
缓冲气垫30被折叠成好几层收纳在气囊罩10内,当充气机20产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展开,保护副驾驶席上的乘员。
缓冲气垫30由三个裁片(panel)组成。即,缓冲气垫30包括,接触乘员的主裁片32、分别结合到主裁片32两侧的侧裁片34。
侧裁片34形成有,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脱落的圆形的开裂缝线(tear seam)31。
为了乘员的头部尽早接触到缓冲气垫,缓冲气垫30在刚开始展开时不应该排放气体,等乘员的头部接触到缓冲气垫30后再排放气体,防止缓冲气垫30过大的展开压力给乘员的头部和颈部造成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4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