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低茶毫的绿茶机械化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4859.3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付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墅农茶叶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1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绿茶 机械化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低茶毫的绿茶机械化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绿茶机械化加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理条、整形和干燥,在机械化加工中,杀青、理条、整形和干燥工序分别在杀青机、理条机、多功能整形机和干燥机上进行。茶叶的茶毫是生长在茶叶叶片表面的细小绒毛,在上述常规的绿茶加工过程中,茶毫会对生产过程、产品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具体体现在:1、在机械化生产时,当叶片逐渐干燥后,大量茶毫会脱离叶片,部分飘浮在生产设备周围,使生产环境恶化,危害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2、由于茶毫受热极易变色,附着在茶叶表面影响茶叶的色泽,降低了茶叶的品质;3、大量茶毫混合在茶叶中,在茶叶冲泡时在水中形成较多的细小悬浮物,影响了冲泡的外观效果,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茶叶中茶毫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改善茶叶机械化生产条件的可降低茶毫的绿茶机械化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可降低茶毫的绿茶机械化加工方法经过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理条、整形和干燥工序,所述杀青、理条、整形和干燥工序分别在杀青机、理条机、整形和干燥多用机中进行;其特征是:在整形和干燥工序中,在整形和干燥多用机的工作面上方设置一个与布袋除尘器及引风机连接的吸排风口,在茶叶含水量达到40%后启动引风机对与茶叶叶片分离的茶毫进行抽吸分离。
本发明在传统机械化制茶工艺过程中选择最佳的时机,利用引风气流对茶毫进行有效分离,不仅净化了生产环境,保障了生产者的身体健康,也提高了茶叶的品质;通过对茶叶的吸排风操作,也有利于于茶叶中水份的快速散发,使茶叶的含水率较快地达到工艺要求,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此外,集中收集的茶毫也方便了其再利用,例如可利用茶毫具有消炎止血的功效作为药物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如下:
一、鲜叶采摘
1、品种:以鸠坑种、福鼎大白等茶树鲜叶为原料。
2、时间:从开采到谷雨前后止。
3、标准:特级全部由单芽组成,长短均匀,没有紫芽、虫芽,达到嫩、匀、鲜、净的要求。
二、鲜叶摊放
鲜叶采回后,及时摊放在竹匾里让其轻度失水。摊放厚度1cm左右,时间3—4小时,中途翻动1—2次,待芽叶失去部分水分,鲜叶表面失去光泽,含水率约60%左右即可付制。
三、杀青
用6CST-5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当滚筒指示温度达到300℃左右用手投叶,杀青刚开始投叶稍微多一些,以免产生焦边、焦叶,待滚筒指示温度保持在330℃左右,投叶量保持在每把100克左右,时间间隔10秒左右,杀青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
杀青叶下机后,要立即撒开,驱散热量,散发水蒸气。
四、理条
摊凉后的杀青叶6CLZ60-11型名茶振动理条机,温度控制在230℃左右,理条3—5分钟,理条叶出锅后,应立即散开,使含水量均匀一致。
五、整形、干燥
用6CLZ60-8型名茶多用机(整形和干燥多用机)进行干燥、整形,理条叶上机1-2分钟加轻压1分钟,温度控制在190℃左右,时间10分钟左右,在含水量低于20%时,下机摊凉30分钟左右,然后筛去碎末。
再用6CHP-4型烘干机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80℃左右,将茶叶均匀薄摊在烘筛上,以芽叶不重叠为宜,每隔1—2分钟翻动一次,时间约10分钟左右,含水量控制在6%以下。
整个整形和干燥工序中,在整形和干燥多用机的工作面上方设置一个与布袋除尘器及引风机连接的吸排风口,在茶叶含水量达到40%后对与茶叶叶片分离的茶毫进行抽吸分离。
六、精制
茶叶从6CHP-4型烘干机烘干取下后,经摊放、拣剔、筛分后进行包装、封存,以待销售。
本发明方法获得的产品经过产品外观观察和冲泡效果观察,其干燥叶片的色泽均匀性提高,冲泡后的水中悬浮物明显减少,提高了产品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区上党墅农茶叶专业合作社,未经镇江市丹徒区上党墅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48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