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田花色纱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0908.6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国;韩共进;郭卫东;唐佩君;刘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0 | 分类号: | D02G3/00;D01H5/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田 花色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类似花式纱线-梯田花色纱的纺制方法,更特别的涉及一种利用正多边形特殊皮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不断的减弱,开发高、精、尖的新产品是企业之根本。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企业有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逆境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作为传统的纺纱方法,纱线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机理:连续不断的牵伸和加捻。牵伸是将纺织纤维条拉细的过程,而加捻是将拉细纤维产生抱合的过程,因此牵伸和加捻缺一不可。在传统纺纱方法过程中,纺织纤维条牵伸的机理是通过圆柱形的皮辊(或者称为罗拉,包括并条机、粗纱机和细纱机罗拉)相互之间的握持和相对速度的差异形成。由于皮辊圆柱形状态的完整性和运行速度的恒定性,因此决定了纺织纤维条在牵伸时的均衡性,由此所得的条子、粗纱、细纱形成了色彩均衡的状况,例如普通的花灰混色纱。
传统的纺纱方法纺色纱时,由于颜色分布均匀,花色单调,因此严重妨碍了花纱的创新性和附加值的提高,在提倡追求个性与凸显张扬的的今天,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流行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型类似花式纱线-梯田花色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能利用正多边形特殊皮辊的纺制方法。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描述和说明来进一步体现和阐述。
本发明的梯田花色纱的纺制方法,其核心为将两根有颜色差异的须条(可以是条子与条子,也可以是条子和粗纱的结合),按一定的方向顺序喂入,再通过间隔性的正多边形罗拉6的牵伸,使得所得的粗纱在一定长度范围内两种颜色的含量产生差异,最终使得制成的粗纱、细纱呈现不同的颜色分布。
本发明的梯田花色纱的纺制方法,制作梯田花色纱时,需要在罗拉3和罗拉5之间安装粗纱机双喇叭口4,以防止双色条由于罗拉的压力产生往两边散开从而漏落的情况。
本发明的梯田花色纱的纺制方法,制作梯田花色纱时,两根色条平行经过正多边形皮辊6时,如图2所示,需要确保两根色条分别按皮辊分割线10的两侧平行经过皮辊左侧12和右侧11,避免色条叠加和偏移的情况。
本发明的梯田花色纱的纺制方法,所制得的梯田花色纱,其在短范围(一个循环范围)内纱线的条干不均匀,但是在循环与循环之间条干是均匀的,因此总体上的纱线条干是均匀的。
本发明的梯田花色纱的纺制方法中,正多边形皮辊6可以是其它任意的正多边形,例如正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由于各种多边形切割的深度有差异,因此会导致梯田纱的花色分布、循环隔距的不同,从而导致条干不规则性强,但是总体上一个循环和另一个循环之间花色效果是相同的。
本发明的梯田花色纱在一个循环范围内具有条干不规则性强、花色分布独特的特性,条干不规则性强,花色包缠突出,工艺上表现出与传统纱线时所用罗拉完全不同的工艺方法;所织成的织物布面纹路呈层状,风格独特,可以按照客户的喜好采用不同的多边形皮辊实现纹路的改变,可以用其制成高档内衣、T恤和休闲服等,是织造时尚、流行面料的上佳原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梯田花色纱粗纱的纺制示意图。
图2是罗拉6的正多边形(以六边形为例)皮辊示意图。
图3普通灰色色纺纱布面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按实施例1方法织成的织物的色卡布面图。
图5是本发明按实施例2方法织成的织物的色卡布面图。
图6是本发明按实施例3方法织成的织物的色卡布面图。
图7是本发明按实施例4方法织成的织物的色卡布面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不能限制本发明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量、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原料均可以从市场购得,图片所示的布片全部由19.7tex梯田花纱细纱织成,三视图的尺寸单位为mm。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0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