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丙肝病毒复制的大环类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4872.0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本;陈力;翟培彬;何松涛;江涛;甘立斌;肖本良;文小伟;孙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杏树药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5/097 | 分类号: | C07K5/097;A61K38/06;A61P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丙肝 病毒 复制 大环类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制备化合物的方法,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药剂,及将该化合物用于治疗、预防、诊断一种或多种与丙肝病毒相关的疾病或症状。
背景技术
丙肝病毒(HCV)感染是全球诱发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有1.7亿到2亿的慢性丙肝感染者,约占全球人口的3%,且每年新增丙肝患者300万~400万人。急性丙肝虽然临床表现较轻,但易发展成慢性,约50-8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据报道,感染丙肝后20年,肝硬化发生为10-15%。目前丙肝死亡率在全球所有疾病中排在第十位,在中国,丙肝死亡率排在第五位。
目前,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与利巴韦林合用。但从持续病毒应答率(SVR)来看,目前的这种标准治疗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于1a/1b型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约为50%。且目前这种疗法的用药时间比较长,比如HCV I型的丙肝患者,需要连续用药48周,同时还经常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伴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出现流行性感冒样症状和产生血液学毒性,从而造成现有疗法的成功治愈率还不到10%,因此,开发一种全新机制的、更加高效低毒的HCV抑制剂显得尤为重要。
HCV基因组是一种黄病毒科的单链RNA(+),约9600个碱基对编码了共3009-3030个氨基酸的多肽。该多肽被蛋白酶切割为10个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其中包括核心蛋白——Core,外壳糖蛋白——E1,E2,非结构性蛋白——NS2,NS3(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解旋酶活性),NS4A,NS4B,NS5A,NS5B(具有RdRP活性),以及1个功能未知的蛋白——p7(最近发现它可能是一种离子通道)在蛋白成熟过程中,Core,E1,E2和p7间的切割依靠细胞内的信号肽酶完成,NS2和NS3则依靠自身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实现自催化断裂,其余蛋白间的切割由成熟后的NS3完成。(Michael P.Manns et al.,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6,991-1001(2007))。
大多数NS 3蛋白酶抑制剂均为酶底物竞争物,其作用靶点为底物结合位点。NS3蛋白酶抑制剂最早为大环类内源性肽类似物(product peptides),虽然迄今为止,该类化合物未被批准上市,但目前有不少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第二种NS3蛋白酶抑制剂为线性结构的拟肽,其作用机理为在断裂位点上引入一个亲电子α羰基氨基基团,使其与丝氨酸形成一个可逆的共价键。
目前已经上市的NS3蛋白酶抑制剂有telaprevir和boceprevir,但是这两种药都存在体内生活活性低,药代性质一般,从而导致治疗用量大的缺点,因此开发高效且具有良好药代性质的蛋白酶抑制剂成为目前开发HCV蛋白酶抑制剂的主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抑制丙肝病毒感染的化合物用于HCV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为治疗丙肝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药学上有效量的所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抑制丙肝病毒复制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防治丙肝病毒感染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前药:
其中:
R1选自-CO2Ra,-CONRbSO2Rc,-CONRdSO2NReRf,或四唑基;
R2选自C1-C6烷基,C2-C6烯基,或C3-C8环烷基;所述基团可被1-3个卤素取代基取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杏树药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银杏树药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48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占行驶车道的桥梁检修车
- 下一篇:解码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