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畜污物的综合处理方法及畜污物废水一体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6796.2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1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列平;王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凯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林辉轮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物 综合 处理 方法 废水 一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物处理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畜污物的综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畜牧养殖业中,由猪、牛、禽类等动物排泄产生的污物及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污水,其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且水量波动大的特点。若这些废弃物集中排放或处理不当,不仅造成可利用资源的大量流失,降低经济效益,而且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现有技术处理粪污的方法,通常是依次采用过滤、沉淀、固液分离、生化处理等过程,最终降低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氨氮(NH3-N)等含量,以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规定的标准。
请参阅2007年第一期《中国奶牛》中49~51页,《畜牧场污水处理简易工艺探究》一文,文章编号:1004-4264(2007)01-0049-03,公开了一种处理固液分离以后污水的工艺,采用厌氧处理法、耗氧氧处理法,以及水生植物塘处理程序,通过积水池、固液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厌氧池、曝气池以及相配套的沉淀池、水生植物塘、人工湿地,使得污水得到较好的净化,具体情况如下:
a、首先通过积水池、固液分离池及水解酸化池进行固液分离处理;
实现过滤、沉淀以及固液分离,污物中的CODcr可去除60%、BOD5可去除50%、SS可去除60%;
b、通过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
在厌氧池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H3-N、H2、CO等气体,并经脱硫等处理后作为能源利用。
c、通过曝气池进行好氧处理;
在曝氧池内进行增氧处理,使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使在上一级没有能够分解的有机物在好氧环境中得到进一步分解,进一步促进厌氧发酵后的污水的充分氧化,并促使好氧微生物进一步消耗污水中的CODcr、BOD5和SS。
d、通过水生植物塘、人工湿地等进行后期处理;
植物本身能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污水得以净化,同时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制造的氧气通过根系给污水增氧供微生物呼吸,根系微生物区系及酶还能降解、矿化有机物。
另外,污水中SS被截留,使得污水经过水生植物塘后水质明显变清。
但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的含量仍然较高,虽能满足排放标准,但仍不足以满足回收利用的需求;
2、由于畜牧业中,牲畜饲料的添加剂中含有Cu、Zn等重金属污染物,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的污水,仍然含有较多的重金属污染物;
3、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污水,大肠杆菌及其他细菌的含量仍然较高,排入河流或自然界中会造成水源污染,容易形成瘟疫。
4、固液分离及厌氧处理后的固体污物,通常由于缺少烘干设备、燃料成本高的原因,将本可烘干作为废料的固体粪料直接排放,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污染物含量少的畜污物的综合处理方法;
进一步的,提供一种能大幅降低猪污物废水中重金属、大肠杆菌及其他细菌含量的畜污物的综合处理方法;
更进一步的,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厌氧处理及固体污物的畜污物的综合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污染物含量少的畜污物废水一体处理装置;
进一步的,提供一种能大幅降低猪污物废水中重金属、大肠杆菌及其他细菌含量的畜污物废水一体处理装置;
更进一步的,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厌氧处理形成的可燃气体、及畜禽固体污物的畜污物废水一体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畜污物的综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猪的固体粪污和液体粪污收集于厌氧池内进行厌氧处理;
b、将厌氧处理后的固体粪污和液体粪污进入曝氧池中,进行有氧处理;
c、将有氧处理后的固体粪污和液体粪污进行沉降,并进行渣液分离;
d、将渣液分离后的液体粪污进入电解池,进行电解,电解后的液体粪污进行沉降并过滤;
f、将渣液分离后的固体粪污进行压滤;
g、将压滤后的固体粪污通入流化床进行烘干,所述流化床与厌氧池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凯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凯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