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2471.7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胜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动 生态型 人工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天然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来增殖和诱集各类水产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水域中设置,其目的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营造水生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0002]在湖泊、江河的深水区,水生植物不能生长,无水生植物供鱼虾繁殖、栖息附着,鱼虾繁殖、栖息困难,影响自然水域鱼产量,使用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后,水体中有较大的鱼虾附着空间,螺类、浮游动物等生物在人工鱼礁分布广泛,为鱼虾提供饲料资源,在水体中形成一个小型自然生态环境,为鱼虾繁殖、栖息提供附着场所。
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是采用纯天然材料制作的一种鱼礁,能够在人为控制下漂浮于水体中,引诱鱼虾在其中产卵、栖息、觅食,鱼礁使用后自行解体,成为水体的肥料,不会留下破坏环境的污染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材料包括新鲜芦苇、蒲草、菰草、柳树枝条、固定木桩;制作方法:采用柳树枝条环成直径0.5-0.7米环形若干个,以蒲草草绳绑缚,以柳树枝条圆环为中心环周外围10-20厘米厚的芦苇、蒲草、菰草层,外层以蒲草绳索绑缚,成为长2-4米、直径0.7-0.9米的空心圆筒形人工鱼礁,采用木桩固定于湖湾水体中,可以并排设置若干圆筒形人工鱼礁,在静水区形成一个多种生物并存的生态小环境,解决深水区鱼虾繁殖、栖息无附着基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后,鱼礁周边有较大的鱼虾附着空间,螺类、浮游动物等生物在人工鱼礁分布广泛,为鱼虾提供饲料资源,在水体中形成一个小型自然生态环境,为鱼虾繁殖、栖息提供附着场所,人工鱼礁为纯自然材料,经过三个月鱼虾繁殖后,鱼礁自然衰败,变成肥料溶解于水体,不能分解部分捞出水面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的横切面。
图3是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外观图。
图中标号:1是柳树枝条扎成的圆圈;2是芦苇、蒲草、菰草;3是草绳;4是固定木桩;5是连接草绳。
具体实施方式
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材料包括新鲜芦苇、蒲草、菰草、柳树枝条、固定木桩;制作方法:采用柳树枝条环成直径0.5米环形10个,以蒲草草绳绑缚,以柳树枝条圆环为中心每隔20厘米用一个圆环,环周外围10厘米厚的芦苇层,外层以蒲草绳索绑缚,成为长2米、直径0.7米的空心圆筒形人工鱼礁,采用木桩固定于湖湾水体中,制作空心圆筒形鱼礁5个并排设置成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
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材料包括新鲜芦苇、蒲草、菰草、柳树枝条、固定木桩;制作方法:采用柳树枝条环成直径0.7米环形20个,以蒲草草绳绑缚,以柳树枝条圆环为中心,每隔20厘米用一个圆环,环周外围20厘米厚的芦苇层,外层以蒲草绳索绑缚,成为长4米、直径0.9米的空心圆筒形人工鱼礁,采用木桩固定于湖湾水体中,制作空心圆筒形鱼礁3个并排设置成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
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材料包括新鲜芦苇、蒲草、菰草、柳树枝条、固定木桩;制作方法:采用柳树枝条环成直径0.6米环形15个,以蒲草草绳绑缚,以柳树枝条圆环为中心,每隔20厘米用一个圆环,环周外围15厘米厚的芦苇层,外层以蒲草绳索绑缚,成为长3米、直径0.8米的空心圆筒形人工鱼礁,采用木桩固定于湖湾水体中,制作空心圆筒形鱼礁4个并排设置成浮动式生态型人工鱼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胜,未经杨成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