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茉莉花红茶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9672.4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廖银龙;黄荣新;黄开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银龙;黄荣新;黄开专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303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茉莉花 红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生产方法,特别是茉莉花红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利、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
以往的红茶工艺如下:
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
但是目前红茶产品只是单一的红茶产品,香味只具有单一的苹果香气,香气还不够浓郁,对于喜欢喝花茶的人来说红茶总觉得口感有点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保留红茶的浓厚苹果香气,又有茉莉花清香的茶叶新产品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茉莉花红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选取新鲜茶叶晒青后在空调房内萎凋6-20小时,或者风扇吹干,温度18-25℃,并放在发酵架上,静置1—2小时,叶面因失水成波浪状时,进行第一次手工浪菁,动作宜轻柔翻3—4遍,浪菁次数3—5次,再次浪菁手工柔翻次数倍增,一次需静置60—120分钟,最后一两次宜用浪菁机浪菁,历时约3-10分钟,最后一次浪菁静置3—5个小时后,叶缘变化,红茶红褐色,绿叶镶红边,能够使茶叶整体均匀,并初步发酵。
(2)揉捻
用揉捻机,时间30-60分钟,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 ;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以茶萎凋叶细胞破坏率达到85%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局部揉捻叶泛红为度。
(3)整形用人工或机器使其成条索状,或球形,将茶叶放到发酵室,温度30-50℃,揉捻成条索状,或球形。
(4)发酵
发酵室气温以24~26℃为宜,茶叶发酵温度保持在30℃左右,湿度达到95%,发酵时间一般为8~20 小时,茶叶的摊叶厚度掌握在l0~15 cm,发酵适度的特征是叶色基本变为铜红色,青气消失,发出浓厚的苹果香气,叶脉及其汁液泛红。
(5)窨花
首先将上述发酵得到的茶叶进行第一次热风烘干,温度110-130,15-30分钟,或者微波烘干3-6分钟,第一次窨茉莉花,茶叶与茉莉花体积之比为1:1-1.2,窨花时间12-16小时,过筛,然后进行第二次烘干,温度100-110,15-30分钟,或者微波烘干3-6分钟,第二次窨茉莉花,茶叶与茉莉花之比为1:1-1.2,窨花时间12-14小时,过筛,再进行第三次烘干,温度90-110,15-30分钟,或者微波烘干3-6分钟,第三次窨茉莉花,茶叶与茉莉花之比为1:1-1.2,窨花时间10-12小时,过筛,三次窨花以后再进行第四次烘干,温度80-90,15-30分钟,或者微波烘干3-6分钟,第四次窨茉莉花,茶叶与茉莉花之比为1:1-1.2,窨花时间8-10小时,过筛,筛出的碎茶,用于生产红碎茶或者作为茶砖原料;将过筛的上好茉莉花红茶用铁锅或不锈钢锅慢火炒1-2小时,在湿度小于20%以下的仓库放冷,小分量真空包装,即可得到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
从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红茶抗衰老效果强于大蒜头、西兰花和胡萝卜等。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银龙;黄荣新;黄开专,未经廖银龙;黄荣新;黄开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9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畜禽用调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机械过载保护的风机升降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