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方法、负压控制器、系统和搅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3725.3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齐华;文信龙;瞿杰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12 | 分类号: | F26B21/1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南毅宁;周建秋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 滚筒 控制 方法 控制器 系统 搅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各种搅拌设备的干燥滚筒,具体地,涉及一种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方法、负压控制器、负压控制系统,及其使用该负压控制系统的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干燥滚筒是适用于沥青搅拌站、干粉砂浆搅拌站等搅拌设备的物料烘干系统的核心部件。干燥滚筒的烘干原理是通过引风机引入高温气体,在干燥滚筒内部快速流动,从而将干燥滚筒中的物料烘干,并将通过干燥滚筒后的气体进行除尘净化后排出。在这整个烘干过程中,必须保证引风机的风量稳定,也就是保持滚筒中的负压基本不变,才能使得高温气体稳定地通过滚筒,并达到良好的除尘效果。如果引风机风量过大,则滚筒内形成的负压过大,会导致漏风量增加,从而大量空气被吸入滚筒中,导致滚筒内气流速度加快。这样,所需空气过剩系数就过高,排烟热损失也就提高。并且负压过大,也会导致除尘器负荷过大,不利于除尘器的长期运行。但如果引风机风量过小,则滚筒内形成的负压过小,这样会造成滚筒内的物料(如粉尘)外溢,污染环境,甚至会引起燃烧器燃烧室温度过高,降低燃烧器部分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对于滚筒内除尘和物料干燥至关重要。
目前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方式是指纯手动控制引风机的风门开度,从而通过调整引风机风量来达到调节滚筒内负压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对风量的控制并不准确、精度不高,而且对操作者的人为因素较为依赖,需要操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要知晓如何根据负压值的变化来调整风门开度。自动控制方式是通过检测滚筒内的负压值并与设定的负压值进行比较,然后通过调节变频器来控制引风机的转速,从而调整引风机风量来达到调节滚筒内负压的目的。但是,通过控制引风机的转速来调节滚筒内的负压并不够直接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不够直接有效的问题,提供一种直接有效的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方法、负压控制器、控制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搅拌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自动模式控制流程,该流程包括:负压接收步骤:接收代表干燥滚筒内的负压的实际负压信号以及负压设定值;自动控制信号生成步骤:根据所述实际负压信号以及负压设定值生成风门开度自动控制信号;以及第一信号输出步骤:输出所述风门开度自动控制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器,包括:自动模式控制装置,该自动模式控制装置包括:负压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代表干燥滚筒内的负压的实际负压信号以及负压设定值;自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负压信号以及负压设定值生成风门开度自动控制信号;以及第一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风门开度自动控制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系统,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负压控制器;负压检测装置,与所述自动模式控制装置的负压接收单元电连接,用于检测干燥滚筒内的实际负压信号并输出到负压接收单元;风门执行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自动模式控制装置的第一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风门开度自动控制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搅拌设备,包括干燥滚筒、引风机以及上述负压控制系统,其中负压检测装置安装在干燥滚筒内,风门执行装置用于控制引风机风门。
本发明通过控制引风机的风门开度从而控制干燥滚筒内的负压大小,相比于现有的自动模式通过控制转风机的转速而言,控制风门开度更为直接有效。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干燥滚筒的负压控制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负压控制器 11 模式选择装置
12 手动模式控制装置 13 自动模式控制装置
14 负压接收单元 15 自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6 第一信号输出单元 17 开度值接收单元
18 手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9 第二信号输出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3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