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顶置储能系统装置的冷却方法及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2085.4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1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忠;李广汉;刘明剑;唐广笛;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K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顶置储能 系统 装置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动汽车的防护方法及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电动汽车顶置储能系统的冷却方式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电动汽车都会有一个储能系统装置,而且储能系统装置相对结构比较庞大,由于储能系统装置布置在车内及车身两侧,受车身结构限制,无法满足客户对车内空间充分利用的需求,无法满足如低地板、低入口等不同形式的车身结构的需求,所以将储能系统装置布置在车顶是电动汽车储能系统装置布置的最佳方式,是未来电动汽车储能系统装置布置的发展趋势。但电动汽车,在驻车或行驶过程中,由于受外界环境高温及强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辐射的影响,使储能系统装置内将产生大量的积温;同时储能系统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如不对这些热进行处理,将会大大影响储能系统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出现储能系统装置过热烧损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储能系统装置进行冷却散热。
一直以来,由于受温度对储能系统装置的影响,将储能系统装置布置在车顶的案例不多,普遍仍都采用将储能系统装置布置在车内及车身两侧的方式。
目前行业内,对于顶置储能系统装置的冷却方式,主要是靠电子风扇进行强制风冷,要达到有效对储能系统装置冷却散热,需要增加电子风扇功率,势必增加整车能耗,同时使噪声增大。
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发现有一个专利号为200620016344.2,发明名称为“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也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该电池包冷却系统是利用现有的车载空调冷却系统并配合动力抽风装置进行冷却的。因此只有在车载空调系统的运转才能进行冷却,很有局限性,同时对于非空调情况下如何冷却储能系统装置则没有加以考虑。通过车载空调冷却系统散热,使部分冷气损失,增加空调能耗,从而增加整车能耗。
通过国内知识产权局网站的检索尚未发现有其它解决车载储能装置散热冷却的方法。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增加整车能耗的条件下,有效解决了电动汽车顶置储能系统装置冷却散热的问题,满足了顶置储能系统装置对工作环境温度的要求,达到了理想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顶置储能系统装置冷却方法,将储能系统装置置于电动汽车车顶,采用反射、隔热、风冷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顶置储能系统装置进行冷却;其中,所述的反射是在储能系统装置罩外表面涂一层反射涂料,将太阳的可见光及红外光高能量反射出去,同时在整个车顶中部(两侧圆弧内)涂一层该反射涂料,避免车顶积温通过热桥效应传递到储能系统装置内。通过此方法可以直接把热量阻隔在储能系统装置罩之外,热量不再传递到储能系统装置内,从而避免高温辐射下储能系统装置内大量积温产的生。
所述的隔热是在储能系统装置罩内表面贴一层隔热材料,对储能系统装置罩外表面接触温度进一步衰减,在储能系统装置底部(车顶接触面)贴一层隔热材料,避免车顶热桥效应。从而使储能系统装置放置在一个接近环境温度的空间内,储能系统装置罩外表面的积温不再对储能系统装置产生热影响。
所述的风冷是在储能系统装置外罩内放置一个箱体,作为冷却风道,再将储能电池模块布置在风道内,在储能系统装置外罩(车辆行驶方向一端)开一个具有防水装置的进风口,在外罩底部、车顶两侧增加排水口。车辆行驶时储能系统装置罩外气流通过防水进风口进入风道。在风道出风口与储能系统装置外罩之间连接排风管道,使热风直接通过出风口排出,不在储能系统装置外罩内形成热风内循环。同时在风道出风口安装电子风扇进行强排风,从而在风道内形成风冷式冷却循环系统,带走储能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架及车架回转支承座结构
- 下一篇:发泡橡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