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1644.3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龙;秦海;许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轨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微车车身的C柱搭接头通常比较薄弱,如图1和图2所示,存在如下问题:(1)、上导轨与侧围外板搭接部分重合区域小,仅有一排焊点进行连接,连接强度不足;(2)、由于受中门运动区域限制,上导轨部分区域钣金布置空间不足,接头位置出现腔体截面较小甚至局部没有形成腔体结构。上述结构缺陷在工况较恶劣的情况下,导致C柱上接头刚度和强度不足,容易产生变形,造成该区域焊点开裂,最终引起零件出现较大裂纹,严重影响车身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提高车身C柱区域搭接头的刚度和零件连接强度,增加车身的刚度和局部强度,解决C柱上接头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整体车身质量的上导轨加强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包括C柱区域一侧面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以及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均固定在一起的一体成形的流水槽连接板,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向上折弯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的表面固定,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形成空腔。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还一种可以是: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为打开的W形,所述最外面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最外面的两侧面延长面相互垂直。
所述流水道连接板中部向上凸起部分后侧与所述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可空腔为菱形。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与所述侧围外板重合固定区域至少为150mm。
所述流水槽连接板与所述上导轨重合固定区域至少为180mm。
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上导轨侧面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上导轨的外侧面与所述侧围外板的中部内侧面焊接固定,所述上导轨的后部内侧面与所述流水槽后端外侧面焊接固定,所述侧围外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流水槽前端外侧面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由于其包括C柱区域一侧面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以及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均固定在一起的一体成形的流水槽连接板,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向上折弯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上导轨的表面固定,所述流水槽连接板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在一起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之间形成空腔。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在C柱区域除了侧面固定的侧围外板和上导轨,还有与两者均侧面固定的流水槽连接板增加了搭接固定的区域,同时由于腔体的存在,有效提高车身C柱区域搭接头的刚度和零件连接强度,增加车身的刚度和局部强度,解决C柱上接头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整体车身质量。而且仅仅只多设置一个流水槽连接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汽车C柱区域部件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C-C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实施例C柱区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图3中A-A截面图。
图号说明
1…上导轨 2…侧围外板 3…流水槽连接板 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至图4对本发明的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