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轨道列车吸能防爬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2330.0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伦;王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轨道 列车 吸能防爬器 | ||
1.一种城市轨道列车吸能防爬器,由防爬齿板(1)、前隔板(2)、后隔板(3)、泡沫填充管(4)、第一压溃控制孔(5-1)、第二压溃控制孔(5-2)、箱体(6)和底座(7)构成,其特征在于箱体(6)为中空的筒体结构,两侧设有防爬齿板(1)和底座(2),箱体(6)内纵向布置有前隔板(2)和后隔板(3),它们将箱体(6)分隔成三个壁厚相同的较小的箱形结构,防爬齿板(1)与前隔板(2)之间的空间区域为第一箱形结构(6-1),前隔板(2)与后隔板(3)之间的空间区域为第二箱形结构(6-2),后隔板(3)与底座(7)之间的空间区域为第三箱形结构(6-3),第一箱形结构(6-1)和第二箱形结构(6-2)的长度相等,且相对于第三箱形结构长度较短,第一箱形结构(6-1)和第二箱形结构(6-2)的筒壁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压溃控制孔(5-1)和第二压溃控制孔(5-2),第三箱形结构(6-3)纵向布置有泡沫填充管(4),底板(7)固定于车体底架端部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列车吸能防爬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箱形结构(6-1)内的压溃控制孔(5-1)较第二箱形结构(6-2)内的压溃控制孔(5-2)的孔长度稍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列车吸能防爬器,其特征在第一压溃控制孔(5-1)和第二压溃控制孔(5-2)的结构为矩形加两半圆形,两孔径和长度是基于吸能防爬器须满足:
(1)在车钩缓冲器有效工作载荷下静应力小于静强度许用应力以保持结构稳定;
(2)当车钩缓冲器失效后应力须大于材料屈服应力而发生塑性大变形吸能的双重复杂要求下进行协调优化设计获得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列车吸能防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填充管(4)采用泡沫铝芯材填充铝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23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立式行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车辆自动驾驶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