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气密隔音端墙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0053.2 | 申请日: | 200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龚明;张洪;丁叁叁;王伟华;王宝金;刘计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6 | 分类号: | B61D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661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气密 隔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高速轨道车辆车厢之间的气密隔音端墙,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动车组的时速已达到300公里以上速度级,轨道车辆的高速运行必然产生车体轻量化与提高隔音、气密性能的综合性能设计要求。
目前高速轨道车辆车厢之间的端墙,较为普遍地采用板梁式单层结构,对车外噪音隔离有限,而且对于高速行驶状态下的气密载荷难以承受,从实现更高速率的轨道车辆运行要求出发,现行使用的端墙难以满足要求。
而且,现有端墙的连接结构较多、较为复杂,焊接操作的工作量也较大。通常在焊接完成后难以保证工艺标准对外观平面度的要求,另需采用人工进行大量的调平工作,既费时费力,又阻碍了端墙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密隔音端墙,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板材、棒材和中空薄壁型材集成化的整体框架连接结构,整体框架内、外侧通过焊接、密封填充方式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综合轻量化与提高隔音、气密性能设计要求的新型框架式车体端墙,以适应于高于300公里以上速度级轨道车辆的使用。
设计目的还在于,在提高端墙各部件连接刚性强度的前提下,减小部件数量和连接结构的复杂程度,有效地提高端墙整体生产效率。
另一设计目的是,改进现有端墙的焊接操作,保证焊接后的外观平面度要求。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轨道车辆气密隔音端墙主要包括有:
构成整体框架的两侧梁柱、顶梁柱和底梁柱,以及中间门立柱、防火门侧立柱和门上横梁。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整体框架内侧设置有密封板材和隔音材料,
在侧梁柱与顶梁柱,以及侧梁柱与顶梁柱之间连接圆弧处设置有箱形结构,箱形结构由数个圆弧板材相互拼接并焊接连接。
为进一步降低端墙整体的重量,以及提高车体隔音效果,可采取如下改进方案:
在侧梁柱与防火门侧立柱之间,以及顶梁柱与门上横梁之间形成外风挡安装部,外风挡安装部采用双层板梁连接结构。其中,
在外板与内板之间填充有减振吸音隔热材料,横梁则选用挤压型材。
为优化端墙框架连接后的轻量化设计,可在门立柱和防火门侧立柱之间插接设置数个中空薄壁型材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空薄壁型材板,是通过挤压工艺而形成一体式结构,其具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内板、以及外板。在内板和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斜筋板,相邻的斜筋板将型材板内腔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在中空薄壁型材板相互连接的端部,设置有一对内外插接的插片。
在中空薄壁型材板与门立柱、或与防火门侧立柱的连接部,设置有搭接片。
更为细化的改进连接强度的设计方案是,所述斜筋板与内板、或与外板的连接部的型材厚度,大于内板或外板的其他部位。
另外,登车扶梯通过加强板安装在中空薄壁型材板上。
在中空薄壁型材板上设置有应急风道接口,应急风道接口采用数个板材拼接并焊接连接。
底梁柱上设置有应急风道接口,应急风道接口采用数个板材拼接并焊接连接。
按上述结构特征完成端墙框架整体的拼接或插接后,还可采取如下补充气密、隔音措施的结构安装:
在所述气密隔音端墙外侧的各部件之间填充有密封部件(如密封胶)、或通过气密性焊接进行连接;
在气密隔音端墙内侧的各部件之间通过满焊或断焊进行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气密隔音端墙具有如下优点:
1、集成化的整体框架连接结构,再由焊接、密封填充安装后,实现了轻量化与提高隔音、气密性能的综合使用要求,能够满足高于300公里以上速度级轨道车辆的使用。
2、在提高各部件连接刚性强度的前提下,减小部件数量和连接结构的复杂程度,有效地提高端墙整体生产效率。
3、有效地改善了端墙整体的焊接操作质量,能够保证焊接后的外观平面度要求,并且降低焊接工人的劳动负荷。
附图说明
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轨道车辆端墙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C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D-D向剖面示意图;
图6是所述中空薄壁型材板的断面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紫外线一体化消毒装置
- 下一篇:防堵塞陶管填料潜流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