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封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4186.0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1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财元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30;B29C65/08;B29L22/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273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封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装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气囊式背带的气囊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生活用品常常会使用到背带,为了减轻背带对人体的压力,现有的背带采用了泡棉等材料,不过,一些质量较高的产品,其背带是采用气囊,使用效果较好且节省材料,不足之处是加工成本较高。目前国外是采用软塑胶圆管为原料,将塑胶圆管两端封接形成气囊,后续加工时再将该气囊分隔成多个气室,其中,软塑胶圆管的加工成本是非常高的,进而导致气囊式背带成本较高。申请人之前已就研发的简易气囊封装装置申请了中国专利,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大致如下:它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塑胶圆管加工,利用弯曲导向装置使两片塑胶基片弯曲成半圆形,且两片塑胶基片相互错位、具有重叠部分,然后在加工模具上利用高周波使两片塑胶基片的错位重叠部分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塑胶圆管,这种塑胶圆管的加工成本比较低且生产效率高;第二部分是对加工出的塑胶圆管进行封装,将塑胶圆管置于封装模具内,利用高周波直接将塑胶圆管的两端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气囊。该专利申请技术较国外的同类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不过,申请人希望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以期达到更优良的效果,因此,申请人提出了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封装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可紧密扣合,上模与下模至少一个具有用于形成气室的内凹部。
所述的内凹部具有导气沟,导气沟上具有与外部连接的吸气孔。
所述的内凹部上刻有对位线。
所述的内凹部位于上模内。
所述的内凹部位于下模内。
所述的上模与下模通过活动架连接,活动架由上、下连接片、组成,上、下连接片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上模、下模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将两片塑胶基片分别置于上模与下模上,并使塑胶基片紧贴内凹部,将上模与下模相互扣合时,两片塑胶基片之间自然形成封闭的气室,再通过高周波作用,可以使两片塑胶基片位于内凹部外侧的部分相互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气囊,加工非常方便,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10、下模20,上模10、与下模20可紧密扣合,上模10与下模20至少一个具有用于形成气室的内凹部30;所述的内凹部30可以位于上模10内,所述的内凹部30亦可以位于下模20内,或者如图中所示,上模10与下模20内均具有内凹部30的结构,可以使得气囊更充分,抗压能力更强,使用效果更好;同时内凹部30上刻有对位线36,便于材料与模具的对位操作,使材料与模具对位更准确。
使用时,将两片塑胶基片根据对位线36分别置于上模10与下模20上,并使塑胶基片紧贴内凹部30,将上模10与下模20相互扣合时,两片塑胶基片之间自然形成封闭的气室,再通过高周波作用,可以使两片塑胶基片位于内凹部30外侧的部分相互接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气囊。
为了使塑胶基片可以紧贴内凹部30,保证加工时两片塑胶基片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在所述的内凹部30上开设导气沟32,导气沟32周围有自粘涂层,便于使塑胶基片粘在模具上,导气沟32上开设与外部连接的吸气孔34,加工时通过吸气孔34对导气沟32抽真空,故可使塑胶基片紧帖内凹部30。
上模10与下模20通过活动架连接,活动架由上、下连接片40、42组成,上、下连接片40、42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上模10、下模20铰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较佳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财元,未经王财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