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记忆卡的结构与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0793.1 | 申请日: | 200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焜;余俊辉;林志伟;周昭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育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1L25/00;H01L25/18;H01L23/48;H01L21/50;H01L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湖***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忆 结构 与其 方法 | ||
1.一种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卡结构包含:
一基底具有一晶粒容纳凹槽位于该基底之上表面、一通孔结构及一形成于该基底之布线;
一第一晶粒配置于该晶粒容纳凹槽之内;
一第一介电层形成于该第一晶粒与该基底之上;
一第一重布层形成于该第一介电层之上,其中该第一重布层系耦合至该第一晶粒与该布线;
一第二介电层形成于该第一重布层;
一第二晶粒配置于该第二介电层;
一第三介电层形成于该第二介电层与该第二晶粒之上;
一第二重布层形成于该第三介电层之上,其中该第二重布层系耦合至该第二晶粒与该第一重布层;
一第四介电层形成于该第二重布层之上;
一第三晶粒形成于该第四介电层之上并耦合至该第二重布层;
一第五介电层形成于该第三晶粒之周围;及
一塑胶盖罩住该第一、第二及第三晶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形成于该第四介电层之被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晶粒系由覆晶配置法所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晶粒系附属于该第四介电层之上,而一第三重布层系形成于该第五介电层之上并耦合至该第二重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介电层中有一层包含一弹性介电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介电层中有一层包含一以硅介电为主的材质、苯环丁烯(BCB)或聚酰亚胺(P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以硅介电为主的材质包含硅氧烷聚合物(SINR)、硅氧化物、硅氮化物或其合成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介电层中有一层包含一感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及第二晶粒扩散出该第一及第二重布层。
10.一种形成半导体装置封装之方法,包含:
提供一基底具有一晶粒容纳凹槽位于该基底之上表面及一通孔结构,其中一传导布线形成于该基底之上或之中;
提供一第一晶粒配置于该晶粒容纳凹槽之内;
形成一第一介电层于该第一晶粒与该基底之上;
形成一第一重布层于该第一介电层之上,其中该第一重布层系耦合至该第一晶粒与该布线;
形成一第二介电层于该第一重布层;
形成一第二晶粒配置于该第二介电层;
形成一第三介电层于该第二介电层与该第二晶粒之上;
形成一第二重布层于该第三介电层之上,其中该第二重布层系耦合至该第二晶粒与该第一重布层;
形成一第四介电层于该第二重布层之上;
提供一第三晶粒于该第四介电层之上并耦合至该第二重布层;
形成一第五介电层于该第三晶粒之周围;及
提供一塑胶盖罩住该第一、第二及第三晶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育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育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07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