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投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的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8639.2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2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朱航;黄钰;李宏泽;裴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1/02 | 分类号: | B64D1/02;B64U10/14;B64U20/80;B64U101/4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投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的无人机属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无人机为四旋翼无人机,GPS导航仪、GPS定位仪、测距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装于无人机的中心板四角,投放装置组件固接于无人机的正下方,投放装置的内外二容器相互套叠固接,并由橡胶圈密封,隔板置于二容器之间,且与二容器活动连接,二容器和隔板上均设有通孔,隔板上还设有弧形凹槽,以便放赤眼蜂的带孔空心球投放,电机底座固接于外容器底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外容器的中心孔Ⅱ与隔板的中心孔Ⅰ固接,压力传感器固接于容器Ⅱ的盲孔中;本发明可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水稻螟虫的防治,且能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并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小投放装置尺寸,装置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投放 赤眼蜂 进行 生物防治 无人机 | ||
【主权项】:
1.一种投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由无人机(1)、投放装置组件(A)、控制系统(B)组成,所述的无人机(1)为四旋翼无人机,其中投放装置组件(A)由投放装置(6)、橡胶密封圈(9)、压力传感器(24)和电机(14)组成,投放装置(6)由容器Ⅰ(8)、隔板(12)、容器Ⅱ(10)和橡胶密封圈(9)组成,其中容器Ⅰ(8)为设有裙边的敞口圆桶状,底面沿1/2半径圆周上设有圆弧形凹槽(11),圆弧半径r为50mm,圆弧角α为50度;容器Ⅰ(8)上设有螺栓孔组Ⅱ(18)和通孔组Ⅰ(17),其中螺栓孔组Ⅱ(18)由六个孔组成,位于容器Ⅰ(8)的裙边;通孔组Ⅰ(17)由八个孔组成,在容器Ⅰ(8)底部的1/2半径的圆周上均布;通孔组Ⅰ(17)的直径为12mm。容器Ⅰ(8)中存放有小球(27),小球(27)的直径为10mm,其上的小孔(28)的直径为1mm;容器Ⅱ(10)为设有裙边的敞口圆桶状,底部设有中心孔Ⅱ(23)、通孔Ⅲ(22)、盲孔(25)和螺栓孔组Ⅳ(26),由六个孔组成的螺栓孔组Ⅲ(21)位于容器Ⅱ(10)的裙边;中心孔Ⅱ(23)的直径为13mm,通孔Ⅲ(22)的直径为13mm;通孔Ⅲ(22)和盲孔(25)位于中心孔Ⅱ(23)的同一侧,压力传感器(24)固接于盲孔(25)中;隔板(12)为圆盘状,隔板(12)上设有中心孔Ⅰ(19)和通孔组Ⅱ(20),其中通孔组Ⅱ(20)由8个通孔组成,且在1/2半径的圆周上均布,中心孔Ⅰ(19)的直径为10mm,通孔组Ⅱ(20)的直径为13mm;隔板(12)置于容器Ⅰ(8)底面和容器Ⅱ(10)之间,隔板(12)与两个容器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容器Ⅰ(8)置于容器Ⅱ(10)内,两者通过螺栓组Ⅰ(7)固定连接,且容器Ⅰ(8)裙边与容器Ⅱ(10)裙边之间放置橡胶密封圈(9);电机(14)的底座设有螺栓孔组Ⅰ(16),通过螺栓组Ⅱ(15)固接于容器Ⅱ(10)底部,电机(14)的输出轴(13)穿过容器Ⅱ(10)的中心孔Ⅱ(23)与隔板(12)的中心孔Ⅰ(19)固接;投放装置组件(A)经螺栓组Ⅰ(7)固接于无人机(1)的正下方,控制系统(B)安装在无人机(1)上方;所述的控制系统(B)由GPS导航仪(2)、GPS定位仪(3)、测距传感器(4)和气压传感器(5)组成,GPS导航仪(2)、GPS定位仪(3)、测距传感器(4)和气压传感器(5)安装在无人机(1)的中心板四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未经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8863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悬置高速信息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跳伞训练升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