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续航能力强的公路漂移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8083.6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0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东;李天航;郭东生;王静仪;董家顺;胡安;李双;柳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C17/06 | 分类号: | A63C1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续航能力强的公路漂移板。其技术方案是:支架(2)的前部和后部对应地装有前轮组(5)和后轮组(4),踏板(1)和减振片(3)通过螺栓由上往下依次固定在支架(2)的上平面。所述踏板(1)的中心位置处相互平行的开有2排安装孔(11),4个安装孔(11)以踏板(1)的形心为中心对称设置,每排安装孔(11)的孔心连线与矩形板的中心线的夹角α=14~16°。所述支架(2)是由平板和平板两侧对称地侧板组成的整体,侧板下端开有三组轴孔;支架(2)的平板开有三组通孔(13),与踏板(1)中的四个安装孔(11)能同时对应连接的四个通孔为同一组。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续航能力强和体力消耗小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踏板 安装孔 支架 续航能力 漂移 侧板 通孔 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 中心位置处 螺栓 使用寿命 体力消耗 板两侧 后轮组 减振片 矩形板 前轮组 上平面 孔心 连线 前部 下端 形心 轴孔 公路 平行 对称 | ||
【主权项】:
1.一种续航能力强的公路漂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漂移板包括踏板(1)、支架(2)、减震片(3)、后轮组(4)和前轮组(5);支架(2)的前部和后部对应地装有前轮组(5)和后轮组(4),踏板(1)和减振片(3)通过螺栓由上往下依次固定在支架(2)的上平面;所述后轮组(4)和前轮组(5)结构相同,均由两个轴套(6)、两个轴承(7)、滚轮(8)和轴(9)组成;滚轮(8)的轴孔两端对称地安装有轴承(7),轴(9)穿过轴孔安装于两个轴承(7)中,轴套(6)对称地套在轴(9)的两端;后轮组(4)和前轮组(5)通过各自的轴(9)安装在支架(2)对应的后部安装孔和前部安装孔,轴套(6)的一端紧贴轴承(7)的端面,另一端紧贴支架(2)侧板的内侧面;所述后轮组(4)和前轮组(5)的滚轮(8)的轮径同为97mm、或轮径同为83mm、或轮径为97mm与轮径为83mm的组合、或轮径为97mm与轮径为72mm的组合;所述踏板(1)呈矩形,矩形的长度L=1.4~1.6A,矩形的宽度B=1.2~1.4A,其中:A为后轮组(4)和前轮组(5)之间的轴距,mm;矩形的中心位置处相互平行的开有2排安装孔(11),每排安装孔(11)为2个,4个安装孔(11)以所述矩形形心为中心对称设置,每排安装孔(11)的孔心连线与矩形板的中心线的夹角α=14~16°;所述踏板(1)的下表面设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由外加强筋和内加强筋组成;外加强筋位于任意两个安装孔(11)的孔心连线的外侧,呈“井”字状;内加强筋位于任意两个安装孔(11)孔心连线的内侧,呈“十”字状;所述内加强筋位于所述外加强筋内;所述踏板(1)的四角为弧形,所述弧形的曲率半径ρ=35~45mm;所述弧形处设有凸缘(10),凸缘(10)向踏板(1)的下表面凸起;所述踏板(1)的上表面为曲面,所述曲面的横截面为曲线;所述曲线由三段弧线平滑连接而成,左段弧线和右段弧线对称设置,左段弧线∶中段弧线∶右段弧线的长度比为1∶1.8~2.2∶1,左段弧线半径R1和右段弧线半径R3相等,R1=R3=230~250mm,中间段弧线半径R2=300~330mm;所述支架(2)的结构是:在平板两侧对称地设有侧板,平板和2个侧板为一整体,平板为矩形,侧板的形状类似于等腰梯形;侧板下端对称地开有3个前部安装孔和3个后部安装孔,1个前部安装孔和对应的后部安装孔为一组轴孔;三组轴孔依次为第一组轴孔(14)、第二组轴孔(15)和第三组轴孔(16),第一组轴孔(14)的孔距a2=105~110mm,第二组轴孔(15)的孔距与第一组相等,第三组轴孔(16)的孔距a1=95~100mm;第一组轴孔(14)、第二组轴孔(15)和第三组轴孔(16)的孔心与平板间的距离依次为b3=58~62mm、b2=46~49mm和b1=42~45mm;所述支架(2)的平板开有三组通孔(13),与踏板(1)中的四个安装孔(11)能同时对应连接的四个通孔为同一组;通孔一组(17)沿通孔二组(18)逆时针旋转11°设置,通孔三组(19)沿通孔二组(18)顺时针旋转11°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88808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