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氯化碳沉淀块端面研磨设备中的油箱固液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3560.3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5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梁峙;梁骁;马捷;张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05 | 分类号: | B24B37/005;B24B37/013;B24B37/10;B24B37/30;B24B37/34;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氯化碳沉淀块端面研磨设备中的油箱固液分离装置,所述油箱内部设有固液分离装置,它包括:沉淀物排放管、检测管、汇油槽、溢油口、回油通道、分散口、出油分散头、进油立管、碟形盘、进油管;位于一侧的进油管,其一端与液压缸连通,另一端与进油立管连通,进油立管的另一端与出油分散头连通,出油分散头表面开设有分散口,分散口数量为六个,六个分散口沿着进油立管中心轴等角度排列;在出油分散头、进油立管与外壳之间设有回油通道;回油通道与下部的碟形盘贯通,碟形盘飞碟造型、中空结构。该装置智能化程度高,油箱固液分离彻底,稳定性高,分离速度快,油成品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进油 立管 分散口 分散头 出油 油箱 固液分离装置 回油通道 碟形盘 连通 端面研磨设备 四氯化碳 进油管 沉淀 沉淀物排放 等角度排列 表面开设 固液分离 中空结构 成品率 汇油槽 检测管 液压缸 溢油口 智能化 中心轴 飞碟 贯通 造型 | ||
【主权项】:
1.一种四氯化碳沉淀块端面研磨设备中的油箱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减震脚垫(1),固定框架(2),研磨机构(3),工件夹具(4),支撑平台(5),控制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2)为不锈钢矩形结构,其厚度在3cm~4cm之间;所述减震脚垫(1)数量为四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框架(2)底部四角;所述支撑平台(5)为矩形镀锌板,支撑平台(5)固定安装在固定框架(2)上方;所述研磨机构(3)布置于支撑平台(5)一侧;所述工件夹具(4)布置于支撑平台(5)另一侧;所述控制系统(6)固定安装在固定框架(2)上;所述研磨机构(3)设有油箱(3‑5)、液压缸(3‑6);所述油箱(3‑5)内部设有固液分离装置,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淀物排放管(3‑5‑1),检测管(3‑5‑2),汇油槽(3‑5‑3),溢油口(3‑5‑4),回油通道(3‑5‑5),分散口(3‑5‑6),出油分散头(3‑5‑7),进油立管(3‑5‑8),碟形盘(3‑5‑9),进油管(3‑5‑10);位于一侧的进油管(3‑5‑10),其一端与液压缸(3‑6)连通,另一端与进油立管(3‑5‑8)连通,进油立管(3‑5‑8)的另一端与出油分散头(3‑5‑7)连通,出油分散头(3‑5‑7)表面开设有分散口(3‑5‑6),分散口(3‑5‑6)数量为六个,六个分散口(3‑5‑6)沿着进油立管(3‑5‑8)中心轴等角度排列;在出油分散头(3‑5‑7)、进油立管(3‑5‑8)与外壳之间设有回油通道(3‑5‑5);回油通道(3‑5‑5)与下部的碟形盘(3‑5‑9)贯通,碟形盘(3‑5‑9)飞碟造型、中空结构;碟形盘(3‑5‑9)中空部位形成汇油槽(3‑5‑3),汇油槽(3‑5‑3)通过溢油口(3‑5‑4)与碟形盘(3‑5‑9)连通;所述检测管(3‑5‑2)插入碟形盘(3‑5‑9)内部并与碟形盘(3‑5‑9)贯通;所述沉淀物排放管(3‑5‑1)位于碟形盘(3‑5‑9)底部,两者贯通;液压油通过进油管(3‑5‑10)进入,并从分散口(3‑5‑6)、回油通道(3‑5‑5)进入碟形盘(3‑5‑9),沉淀物从沉淀物排放管(3‑5‑1)排出,清油从溢油口(3‑5‑4)进入汇油槽(3‑5‑3),并充满油箱(3‑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9356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