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3606.4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0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江宏亮;李建秋;徐梁飞;欧阳明高;洪坡;胡尊严;方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04007;H01M8/04029 |
代理公司: | 11606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诚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子系统、动力电池子系统和热交换控制子系统。所述热交换控制子系统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所述燃料电池子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实现燃料电池的快速启动更有利于缩短燃料电池汽车的启动时间。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通过设置所述热交换子系统将所述燃料电池子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子系统结合在一起,从结构上实现了一体化设计,同时也解决了动力电池保温的问题。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燃料电池子系统和动力电池子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余热。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汽车 热管理系统 动力电池 燃料电池子系统 热交换 控制子系统 热交换子系统 一体化设计 快速启动 燃料电池 保温 申请 余热 | ||
【主权项】:
1.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燃料电池子系统(100)包括:/n燃料电池本体(9),具有燃料电池冷媒入口(901)和燃料电池冷媒出口(902);/n加热器(6),所述加热器(6)的输出端与所述燃料电池冷媒入口(901)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热器(6)的输入端与所述燃料电池冷媒出口(902)通过管路连接;/n第三阀门(7),所述第三阀门(7)具有第一端(71)、第二端(72)和第三端(73),所述第二端(72)与所述加热器(6)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端(73)与所述燃料电池冷媒入口(901)通过管路连接;/n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的输入端与所述燃料电池冷媒出口(90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端(71)通过管路连接;以及,/n第一阀门(3),设置于所述散热器(2)的输入端与所述燃料电池冷媒出口(902)之间;/n动力电池子系统(200)包括:/n动力电池本体(11),具有动力电池冷媒入口(111)和动力电池冷媒出口(112);/n加热器(12),所述加热器(12)的输入端与所述动力电池冷媒出口(11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热器(12)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电池冷媒入口(111)通过管路连接;/n第四阀门(14),所述第四阀门(14)具有第一端(141)、第二端(142)和第三端(143),所述第二端(142)与所述加热器(12)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端(141)与所述动力电池冷媒入口(111)通过管路连接;/n散热器(15),所述散热器(15)的输入端与所述动力电池冷媒出口(11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1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端(143)通过管路连接;以及,/n第五阀门(16),设置于所述散热器(15)与所述第三端(143)之间;/n热交换控制子系统(400)包括:/n换热器(4),具有第一入口(41)、第一出口(42)、第二入口(43)和第二出口(44),所述第一入口(41)与所述燃料电池冷媒出口(90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口(42)与所述散热器(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入口(43)与所述散热器(15)的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出口(44)与所述第三端(143)通过管路连接;/n第二阀门(5),设置于所述第一入口(41)与所述加热器(6)的输入端之间;以及,/n第七阀门(18),设置于所述动力电池冷媒入口(111)和所述第二入口(43)之间;/n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n乘客舱供暖子系统(300)包括:/n加热器(20),加热器(2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出口(44)通过管路连接;/n除霜器(21),所述除霜器(21)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器(20)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n司机取暖器(23),所述司机取暖器(23)的输入端与所述除霜器(21)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n散热器(22),所述散热器(22)的输入端与所述司机取暖器(23)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2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入口(43)通过管路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9360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