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砖混房屋加固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9678.5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叶香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香菲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砖混房屋加固构造,其特征是在承重墙高度2.5~2.7m部位设置加固梁,加固梁与抗震梁交接部位设置缓震墩,缓震墩内侧设置抗震梁,在承重墙高度2.5~2.7m部位设置交叉梁,缓震墩由混凝土块和缓震结构构成,缓震结构包括三块橡胶块、两块折形钢板、聚苯板、麻丝,缓震结构设置在朝向抗震梁的一侧,橡胶块和折形钢板交错布置,折形钢板与内侧橡胶块的空隙采用麻丝填塞,折形钢板与外侧橡胶块的空隙采用聚苯板填充,最外侧橡胶块的外侧是厚度为100~125mm的混凝土块。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块 缓震 折形 钢板 抗震梁 承重墙 房屋加固 混凝土块 加固梁 聚苯板 麻丝 砖混 交错布置 交接部位 结构设置 交叉梁 填塞 填充 | ||
【主权项】:
1.一种砖混房屋加固结构,其特征是在承重墙高度2.5~2.7m部位设置加固梁,加固梁高度为0.25~0.4m,加固梁宽度为0.25m,加固梁采用2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作为正筋,采用2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作为负筋,加固梁每隔0.5~0.7m设置预制块作为安装钢筋或支模期间的支承物,加固梁现浇混凝土部分设置抗扭箍筋,抗扭箍筋直径为8mm,抗扭箍筋间距为50~100mm,加固梁现浇混凝土强度为C30,相邻轴线的加固梁之间设置抗震梁,抗震梁与加固梁垂直设置,加固梁与抗震梁交接部位设置缓震墩,缓震墩内侧设置抗震梁,抗震梁高度为0.25~0.4m,抗震梁宽度为0.25m,抗震梁混凝土强度为C30;在承重墙高度2.5~2.7m部位设置交叉梁,交叉梁混凝土强度为C30,交叉梁与加固梁交接部位设置锚固筋进行加强,锚固筋直径为16~20mm,锚固筋采用交叉配筋;/n缓震墩高度为0.25~0.4m,缓震墩宽度为0.25m,缓震墩由混凝土块和缓震结构构成,缓震结构包括三块橡胶块、两块折形钢板、聚苯板、麻丝,缓震结构设置在朝向抗震梁的一侧,缓震结构的最内侧是厚度为25~30mm的橡胶块,橡胶块和折形钢板交错布置,折形钢板厚度为10~12mm,折形钢板与内侧橡胶块的空隙采用麻丝填塞,折形钢板与外侧橡胶块的空隙采用聚苯板填充,最外侧橡胶块的外侧是厚度为100~125mm的混凝土块;缓震墩下表面以上25mm埋设预埋筋,混凝土块上表面以下25mm埋设预埋筋,预埋筋直径为22~25mm,预埋筋长度为400~500mm;/n对于六层房屋,第一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1.2m且小于1.3m,第二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1.3m且小于等于1.4m,第三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1.8m且小于等于1.9m,第四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2m且小于等于2.1m,第五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2.2m且小于等于2.3m,第六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2.4m且小于等于2.5m;对于五层房屋,第一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1.3m且小于1.4m,第二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1.4m且小于等于1.5m,第三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1.9m且小于等于2m,第四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2.1m且小于等于2.2m,第五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2.3m且小于等于2.4m;对于四层房屋,第一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1.4m且小于1.5m,第二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1.5m且小于等于1.6m,第三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2m且小于等于2.1m,第四层抗震梁设置间距为大于等于2.2m且小于等于2.3m。/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香菲,未经叶香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6967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