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间作蒲公英的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6074.7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7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林双;吕典秋;王晓丹;范国权;闵凡祥;宿飞飞;王绍鹏;杨帅;马纪;张静华;芦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2/00;A01B79/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马铃薯间作蒲公英的种植方法,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由于降雨和农用机械碾压影响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问题。方法:一、整地;二、挖排水沟;三、排水沟填充、蒲公英播种及覆膜;四、蒲公英出苗后将蒲公英幼小苗从地膜上的孔中引出,引出后在蒲公英苗根部周围覆土;五、马铃薯种植;六、田间管理;七、马铃薯收获;八、蒲公英阶段性收获。本发明方法能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高马铃薯产量5~10%,蒲公英茎叶的亩产量达到1800~2000公斤,每公顷能够消耗秸秆600~800立方米。本发明适用于马铃薯种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间作 蒲公英 种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马铃薯间作蒲公英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马铃薯间作蒲公英的种植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收集前茬作物秸秆,然后进行深翻,深翻深度为17~19cm,然后进行起垄、耙地和镇压;其中垄距为55~59cm,垄台高25~29cm,垄向为南偏东15~30°;二、挖排水沟将两条垄作为一个种植单元,在两条垄之间挖一条排水沟,排水沟两侧的垄与其相邻的垄之间为机械行走通道;排水沟的深度为30~35cm;宽度为20cm;将排水沟内挖出的土壤转移至两侧垄上表面远离排水沟一侧;三、排水沟填充、蒲公英播种及覆膜在排水沟底部堆放收集的前茬作物秸秆,厚度为5~6cm,堆放2~3层,每层前茬作物秸秆之间堆放一层牲畜粪便,每层牲畜粪便的厚度为2~4cm;然后在上层前茬作物秸秆上平铺排水沟内挖出的土壤,平铺土壤的厚度为2~3cm,然后继续在土壤上层堆放前茬作物秸秆5~6层,厚度为5~6cm,每层前茬作物秸秆之间堆放一层排水沟内挖出的土壤,土壤堆放厚度为2~3cm,最后在最上层秸秆上表面平铺排水沟内挖出的土壤,厚度为2~3cm,在最上层秸秆上铺满的土壤上撒播蒲公英种子,亩用种1.1~1.5kg,然后覆土1厘米;在排水沟上表面覆盖地膜,地膜的两侧边延伸至距离垄中心5cm处,并且将排水沟内挖出的剩余的土壤覆盖至地膜的两侧边缘;在地膜上打孔;孔径为0.5~1cm,孔间距为8~10cm;四、蒲公英出苗后将蒲公英幼小苗从地膜上的孔中引出,引出后在蒲公英苗根部周围覆土;五、马铃薯种植马铃薯种植前进行种薯催芽制备芽块,然后种植;种植时间为第二年四月末,播种深度为10~12cm,播种株距为15~20cm,种植行位置为垄中心向排水沟一侧偏移5cm处;种植后培土厚度3.5~5厘米;播种时基肥和种肥一起施入,追肥在马铃薯幼苗期、现蕾期、块茎膨大期及中耕培土时施入;六、田间管理马铃薯出苗后进行整枝,整枝时保留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主茎,其它茎从基部去掉,马铃薯发棵期结束时将马铃薯主茎上15~20cm以下的分枝及分枝叶去除;七、马铃薯收获马铃薯的茎叶枯萎后进行杀秧,利用机械破垄,破垄位置为马铃薯种植行位置正下方,破垄深度与沟排水的深度相同;八、蒲公英阶段性收获在第一年秋季十月末至十一月中旬,收获叶长为10~15cm的蒲公英,收获时用刀片切取地面以上的植株,保留根部;或在步骤四马铃薯种植前,收获叶长为10~15cm的蒲公英,收获时用刀片切取地面以上的植株,保留根部;或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收获叶长为10~15cm的蒲公英,收获时用刀片切取地面以上的植株,保留根部;或在马铃薯收获后,收获蒲公英的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5607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