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激隐核虫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05968.3 申请日: 2017-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7349422B 公开(公告)日: 2021-05-04
发明(设计)人: 但学明;李言伟;莫泽权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9/002 分类号: A61K39/002;A61K39/39;A61P33/02;A61P33/14;C12N15/12;C12N15/70;C07K14/43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0642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刺激隐核虫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刺激隐核虫全虫疫苗的批文申请和产业化遇到巨大挑战,主要因为该寄生虫无法进行离体培养,必须在鱼体上才能进行繁殖,因而难以获得足够的虫体用以生产疫苗,更为重要的是难以制订规范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这迫使我们向更深层次进行研究,开发基因工程疫苗。本发明从刺激隐核虫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表面蛋白C1候选基因,并在四膜虫上表达出重组蛋白制备疫苗用以免疫海水鱼,通过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筛选到刺激隐核虫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基因。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刺激 隐核虫亚 单位 疫苗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主权项】:
一种刺激隐核虫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一、刺激隐核虫传代:将10尾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卵形鲳鲹置于500L海水中暂养,2天后的晚上转到特制的收虫器,次日早晨收集从鱼体脱落的包囊;包囊于灭菌海水中充气培养60小时左右可孵化出大量幼虫,将孵化2小时内的幼虫以20000/尾再次感染卵形鲳鲹,以此建立稳定的刺激隐核虫传代系统。二、斜带石斑鱼的暂养:整个养殖过程中无刺激隐核虫感染记录;实验鱼暂养2周,水温为25℃,每天换水量为50%,感染前每天投喂体重4%的养殖饲料;试验前,随机抽取10尾鱼进行镜检和阻动试验以确认实验鱼无刺激隐核虫及其他体表寄生虫感染。三、刺激隐核虫总RNA的提取;四、一链cDNA的合成:1)按以下体系添加试剂:Total RNA,1μg;DNase I buffer,1μl;DNase I,1μl;最后加RNase free water至10μl,混匀,短暂离心,37℃恒温孵育30min,以去除基因组DNA污染;2)反应结束后向上述体系中加入1μl 25mM的EDTA,振荡混匀后,65℃恒温孵育10min,以灭活DNase I;3)将反应产物迅速转移至冰上冷却;4)cDNA合成:反应试剂配制体系如下:第一步变性的RNA溶液,11μl;10pmol/μl的Oligo(dT)20,1μl;5×RT Buffer,4μl;dNTP Mixture(各10mM),2μl;10U/μl的RNase Inhibitor,1μl;ReverTra Ace,1μl;Total Volume 20μl;反应程序:42℃,30min;99℃,5min;4℃,5min;反应产物转到‑20℃保存备用。五、表面蛋白C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克隆:结合刺激隐核虫转录组数据的全长序列,分别设计了用于扩增刺激隐核虫表面蛋白C1基因ORF的引物(5’到3’):C1 F,ATGTAAAAGATTTTAGCTATTTTATT;C1 R,TCATTTGAATAAAAGAGCAAAG;模板使用刺激隐核虫一链cDNA,引物使用C1 F/R,PCR反应体系如下:一链cDNA,2μl;10μM的C1 F,2μl;10μM的C1 R,2μl;PrimeSTAR MAX mix,25μl;加H2O至50μl;PCR反应程序为:98℃,10s;58℃,15s;72℃,2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回收目的条带,产物与克隆载体pEASY‑Blunt Cloning Vector进行连接,连接反应体系如下:PCR回收产物,4μl;pEASY‑Blunt Cloning Vector,1μl;混匀后,于25℃连接30min后转化感受态细胞,从‑80℃取出Trans1‑T1感受态细胞50μl置于冰上,待感受态细胞刚化开时加入上述所有连接产物,轻轻混匀后冰浴30min,42℃热激30s,立即置于冰上2min,加入1mL LB液体培养基,37℃,200rpm振荡培养1h,取100μl菌液涂布于含有X‑gal、IPTG和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37℃倒置过夜培养;次日挑取白色单菌落于10μl无菌水中,漩涡混匀;取1μl混合液为模板,进行阳性克隆鉴定;反应体系如下:菌液,1μl;10μM的Primer M13F,1μl;10μM的Primer M13R,1μl;Premix Taq,25μl;加H2O至50μl;PCR反应条件为:先95℃预变性10min;然后94℃,30s;55℃,30s;72℃,3min,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电泳鉴定阳性克隆,随机挑取3个阳性克隆保种并测序。六、四膜虫rDNA表达载体的构建:1)候选基因的结构特征分析利用软件对表面蛋白C1基因进行以下分析:预测蛋白序列、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与四膜虫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差异分析、信号肽序列分析和GPI锚定位点分析;2)表面蛋白C1基因的改造以目的基因cDNA为模板通过PCR对候选基因进行如下改造:在两端设计特异性酶切位点BamH和XhoI、去除GPI‑Anchor结构、增加标签、设计TEV位点;3)候选基因与穿梭载体的连接把改造后的候选基因和分泌型穿梭载体pTIEV4进行双酶切,酶切位点为BamH和XhoI,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4)表达载体的构建把上述穿梭载体和pD5H8载体进行单酶切,酶切位点为NotI,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成功构建四膜虫rDNA表达载体。七、四膜虫rDNA表达载体的转化和阳性虫株筛选:1)四膜虫的准备用NEFF培养基分别培养两种交配型的四膜虫,当细胞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转入饥饿液中震荡培养7‑14小时,然后静置培养9.5h,如果镜检发现细胞配对比率达到80%以上,且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新的大核原基已经形成,就可以进行转化;2)转化将浓缩的表达载体(浓度>1ug/ul)包被金颗粒,利用BIO‑RAD PDS‑1000台式基因枪把表达载体转入四膜虫的大核原基中;3)筛选将转化后的细胞培养在NEFF培养基中,依次加入1000×~100×的巴龙霉素进行梯度筛选,最终获得带有9000‑10000个外源基因的工程四膜虫。八、工程四膜虫的诱导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1)当细胞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800×g离心2分钟弃上清,加入1mM CdCl2,诱导四膜虫表达;2)对于分泌型表达的工程四膜虫,诱导3小时后,收集虫液800×g离心2分钟,取上清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和Ni‑NTA树脂纯化后即可得到纯的重组蛋白;九、重组蛋白对石斑鱼的免疫保护性的检测:把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制成疫苗免疫石斑鱼,首次免疫两周后加强免疫一次;首次免疫后第4周,用刺激隐核虫幼虫攻毒,检验疫苗的免疫保护性。十、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把表面蛋白C1重组蛋白溶于PBS后,加入等剂量的弗氏佐剂,在冰上用组织匀浆器将抗原与佐剂混合均匀,制成亚单位疫苗,4℃保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0596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提高斜带石斑鱼成活率的养殖方法-202211118139.7
  • 李言伟;但学明;李雄;吴辉城;洪宇豪 - 华南农业大学
  • 2022-09-07 - 2023-10-17 - A61K39/002
  • 本发明旨在解决斜带石斑鱼养殖过程中感染刺激隐核虫后死亡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斜带石斑鱼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为其注射一种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重组蛋白疫苗,大大提高了斜带石斑鱼的抗病成活率。本发明也旨在解决刺激隐核虫疫苗制备成本较高且免疫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刺激隐核虫膜蛋白CiIA2的亚单位疫苗制备方法,首次筛选鉴定出刺激隐核虫的CiIA2膜蛋白,并对其进行优化重组表达,以其作为抗原制备疫苗,大大提高了石斑鱼的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能力。
  • 一种用于预防刚地弓形虫感染的纳米材料多表位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310856840.7
  • 杨怡;马光旭;杜爱芳;赵明秀;张飞跃 - 浙江大学
  • 2023-07-13 - 2023-10-17 - A61K39/00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动物刚地弓形虫病的纳米材料多表位肽疫苗,该疫苗利用PLGA包裹多表位肽和profilin免疫激动剂形成纳米颗粒。所述多表位肽核心组成为六个优势肽段,分别是SAG1(238‑256)、MIC3(109‑128)、GRA7(20‑28)、MIC3(27‑35)、AS15肽、MIC3(368‑381)。多表位肽经原核表达后,用PLGA纳米材料包被,联合由PLGA纳米材料包被的profilin免疫激动剂,形成一种全新的疫苗形式。经小鼠模型实验发现,该多表位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有效激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PLGA‑rMEP和PLGA‑rProfilin联合使用,可显著延长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因此,使用该疫苗可提供部分免疫保护,为预防弓形虫继续感染提供有效候选疫苗。
  • 一种缺失MnmE基因的弓形虫弱毒活疫苗及构建方法-202310630992.5
  • 杜爱芳;阳毅敏;夏洁;马光旭;陈学秋;史悦 - 浙江大学
  • 2023-05-31 - 2023-08-29 - A61K39/0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缺失MnmE基因的弓形虫弱毒活疫苗及构建方法,该疫苗含有缺失了tRNA修饰GTP酶MnmE基因的弓形虫弱毒虫株,所述tRNA修饰GTP酶Mnm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弓形虫基因缺失虫株在tRNA修饰GTP酶MnmE位点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核苷酸序列与出发虫株相比,该基因缺失虫株的毒力显著降低,能被宿主较为有效清除并提高动物对弓形虫的免疫能力,具有成为预防动物弓形虫病的弱毒活疫苗的潜力。
  • 弓形虫PruΔgra76弱毒疫苗株及其应用-202310604957.6
  • 郑晓楠;朱兴全;郑文斌;高文伟;刘卿 - 山西农业大学
  • 2023-05-26 - 2023-08-22 - A61K39/002
  • 本发明公开了弓形虫PruΔgra76弱毒疫苗株及其应用,属于疫苗制备技术领域。该弓形虫PruΔgra76是一种潜在的弓形虫减毒活疫苗虫株,可为弓形虫急性和慢性感染提供部分、有效的免疫保护力。对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测定发现,PruΔgra76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总IgG、IgG1和IgG2a。因此,PruΔgra76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Th1和Th2免疫应答,且Th1应答占主导地位,本发明为抗弓形虫感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一种用于预防弓形虫急性感染的DNA疫苗-202310704734.7
  • 桑晓宇;杨娜;李响;陈冉;冯颖;何婷;郭瑞莹;李林 - 沈阳农业大学
  • 2023-06-14 - 2023-08-18 - A61K39/002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弓形虫急性感染的DNA疫苗,其含有如下核苷酸序列:1)用于编码SAG1的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和/或,2)用于编码SABP1的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构建的DNA疫苗均可不同程度保护小鼠抵抗弓形虫RH株的感染,并且DNA疫苗联合免疫具有最好的保护效果,有效地提升单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刺激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显著增强小鼠抵抗弓形虫急性感染能力。本发明为开发弓形虫新药和疫苗奠定了新的实验基础。
  • 一种弓形虫核酸疫苗及其构建方法-202211728106.4
  • 周春雪;郭旭东;刘岱昂 - 山东大学
  • 2022-12-29 - 2023-04-25 - A61K39/002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弓形虫核酸疫苗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将弓形虫RH毒株上的两个cDNA片段SAG2和SRS2分别或共同插入到真核载体pBudCE4.1上,获得重组质粒作为弓形虫核酸疫苗。本发明将弓形虫核酸疫苗对6‑8周昆明小鼠进行3次主动免疫,每次间隔两周,通过测定免疫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通过体内攻虫实验来评估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本发明可有效地增强实验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有效地减少实验动物死亡数量。本发明的弓形虫核酸疫苗可作为预防弓形虫感染的有效候选疫苗。
  • 用于猪旋毛虫病预防、治疗及诊断的旋毛虫ES复合诱导剂诱导的DC疫苗-201910742898.2
  • 王学林;刘明远;刘晓雷;唐斌;丁静;王洋;白雪;杨勇;王楠 - 吉林大学
  • 2019-08-12 - 2023-04-14 - A61K39/0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猪旋毛虫病预防、治疗及诊断的旋毛虫ES复合诱导剂诱导的DC疫苗,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包括旋毛虫ES制备,分别加入喜树碱、金丝桃0.61μg,0.25μg,猪旋毛虫DC疫苗构建,猪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贴壁细胞的获得,DC疫苗的获得。优点,利用猪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完全培养基利用旋毛虫ES复合制剂诱导DC成熟,对感染旋毛虫的肉食猪进行免疫治疗。采用的旋毛虫ES复合诱导剂是喜树碱和金丝桃素,可增强旋毛虫分泌物对DC细胞的诱导作用,本发明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猪旋毛虫病,提升猪肉进出口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猪旋毛虫病对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避免由猪旋毛虫病给食品安全及猪肉国际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一种提高卵形鲳鲹成活率的养殖方法-202211408666.1
  • 莫泽权;吴辉城;李雄;洪宇豪;郭文杰;王凯旸;李言伟;但学明 - 华南农业大学
  • 2022-11-02 - 2023-04-04 - A61K39/002
  • 本发明旨在解决卵形鲳鲹养殖过程中感染刺激隐核虫后死亡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卵形鲳鲹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在卵形鲳鲹养殖过程中,前期注射磷酸锰胶体,后期注射锰胶体佐剂疫苗,大大提高了卵形鲳鲹的抗病成活率。本发明也旨在解决刺激隐核虫疫苗免疫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在卵形鲳鲹养殖前期注射磷酸锰胶体,先初步激活卵形鲳鲹的免疫系统,再在卵形鲳鲹养殖后期注射锰胶体佐剂刺激隐核虫疫苗,进一步加强激活卵形鲳鲹的免疫系统,使得卵形鲳鲹对刺激隐核虫的抵抗力达到最佳,解决了单用普通刺激隐核虫疫苗而免疫保护率低的问题。
  • 一种多子小瓜虫β-微管蛋白核酸疫苗的制备方法-202210469105.6
  • 郑善坚;刘芳玲;肖爱萍;秦媛;董瑞;翁旭东 - 浙江师范大学
  • 2022-04-29 - 2022-11-04 - A61K39/002
  • 一种多子小瓜虫β‑微管蛋白核酸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目的基因克隆及测序;(2)基因的设计、合成和组装;(3)重组基因的构建;(4)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重组基因导入,质粒提取。通过本发明制备的核酸疫苗弥补了传统疫苗的缺陷、条件可控、应用效果好,免疫保护率可达62.5%,降低了疫苗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通过注射多子小瓜虫核酸疫苗的方法来提高鱼类对多子小瓜虫的抵抗力,明显提升对多子小瓜虫防御能力的作用,解决了传统疫苗对活体小瓜虫的依赖,并且大肠杆菌可大量复制,大批量制作核酸疫苗成本较低,因此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一种预防弓形虫病的ME49Δcdpk3减毒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210298777.5
  • 都建;吴敏敏;蔡海建;安然;陈滢;周南 - 安徽医科大学
  • 2022-03-24 - 2022-06-03 - A61K39/002
  • 本发明涉及弓形虫疫苗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预防弓形虫病的ME49Δcdpk3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在ME49上敲除CDPK3构建的ME49Δcdpk3虫株,减毒活疫的制备步骤包括(1)构建靶向Cas9质粒、(2)构建同源供体DNA、(3)构建ME49Δcdpk3的混合克隆虫株和(4)筛选获得ME49Δcdpk3单克隆虫株。在本申请中使用ME49Δcdpk3的速殖子免疫BALB/c小鼠,通过小鼠模型评估ME49Δcdpk3减毒株作为疫苗的保护性免疫,研究发现ME49Δcdpk3免疫引起的免疫反应可以保护小鼠免受急性和潜伏弓形虫感染,表明ME49Δcdpk3的速殖子可以提供对不同寄生虫菌株的有效保护,因此ME49Δcdpk3可被用作对抗弓形虫的潜在候选疫苗。
  • SEA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及检测炎症性肠病疗效的生物标志物-202110851009.3
  • 黄玉政;朱恬宇 -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2021-07-27 - 2021-10-29 - A61K39/002
  • 本发明提供了SEA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检测炎症性肠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属于炎症性肠病药物技术领域。实验证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通过缓解结肠缩短、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减轻炎症症状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实现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目的,因此,本发明提供了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申请还进一步分析治疗组以及模型组之间与肠炎有关的差异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筛选出的螺杆菌(Helicobactersp.)、普雷沃式菌(Prevotellaceaesp.)和lachnoclostridiumsp.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药效评估中。
  • 抗疟疾组合物和方法-201980064521.4
  • 托马斯·J·鲍威尔 - 人工细胞科技公司
  • 2019-10-01 - 2021-05-11 - A61K39/002
  • 多层膜包含来自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的多肽表位,特别是环子孢子T1、B或T*表位中的一种或更多种以及环子孢子CIS43表位。所述多层膜在施用于宿主之后能够在所述宿主中引起免疫应答。所述多层膜可包括至少一种经设计肽,其包括来自疟原虫(Plasmodium)原生动物的一种或更多种多肽表位。
  • 红鳍东方鲀海洋尾丝虫病疫苗的制备方法-201810618384.1
  • 黎睿君;高延奇;叶仕根;张涛 - 大连海洋大学
  • 2018-06-15 - 2021-05-11 - A61K39/0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鳍东方鲀海洋尾丝虫病疫苗的制备方法,挑取单个海洋尾丝虫接种于L‑15完全培养基中纯化培养,然后再扩大培养,加入100μl/L的福尔马林杀死幼虫,用低速离心机4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沉淀,加入L‑15培养基配制成密度为200万个/ml灭活幼虫液,收集在1.5ml离心管里,‑80℃保存。免疫前先将死幼虫在冰上解冻,电磁波破碎,再与等量的弗氏佐剂或弗氏不完全佐剂混合,把混合液振荡至乳液状,即制备成红鳍东方鲀海洋尾丝虫病疫苗。采取腹腔注射的方式,可提高对红鳍东方鲀针对海洋尾丝虫的免疫力。
  • 一种刺激隐核虫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201710505968.3
  • 但学明;李言伟;莫泽权 - 华南农业大学
  • 2017-06-20 - 2021-05-04 - A61K39/002
  • 本申请涉及一种刺激隐核虫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刺激隐核虫全虫疫苗的批文申请和产业化遇到巨大挑战,主要因为该寄生虫无法进行离体培养,必须在鱼体上才能进行繁殖,因而难以获得足够的虫体用以生产疫苗,更为重要的是难以制订规范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这迫使我们向更深层次进行研究,开发基因工程疫苗。本发明从刺激隐核虫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表面蛋白C1候选基因,并在四膜虫上表达出重组蛋白制备疫苗用以免疫海水鱼,通过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筛选到刺激隐核虫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基因。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