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铸钢包回转台的组合吊装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8238.4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孔炯;周金龙;施光涛;金仁才;徐峥;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4 | 分类号: | B66C13/0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连铸钢包回转台的组合吊装安装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厂房内地坪开阔的优势,在地面上将钢包回转台的部分部件线外组装完毕,采用滑移装置移送钢包回转台的部件,采用抬吊用扁担来吊挂钢包回转台的部件,采用防渗漏装置防止混凝土渗漏进地脚螺栓的套筒内,利用厂房内设置的钢水接收跨的行车和浇铸跨的行车共同抬吊将钢包回转台的各部件吊装就位,其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固定架的设置及锚固件的安装步骤二、基础座浆的准备,设置滑移装置,步骤三、吊装钢包回转台的底座,步骤四、安装回转体,步骤五、组装、安装上部回转支撑体,步骤六、安装附件;进度快、精度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钢 回转 组合 吊装 安装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连铸钢包回转台的组合吊装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厂房内地坪开阔的优势,在地面上将钢包回转台的部分部件线外组装完毕,采用滑移装置移送钢包回转台的部件,采用抬吊用扁担来吊挂钢包回转台的部件,采用防渗漏装置防止混凝土渗漏进地脚螺栓的套筒内,利用厂房内设置的钢水接收跨的行车和浇铸跨的行车共同抬吊将钢包回转台的各部件吊装就位,其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固定架的设置及锚固件的安装:锚固件(1)是固定安装整个钢包回转台的基础,锚固件(1)是嵌装在钢包回转台的混凝土基础(4)中,所以在安装锚固件(1)之前,应先设置、制作锚固件(1)的固定架(2),该固定架(2)是在现场焊制的钢结构支架,该固定架(2)主要由呈矩形设置的四条支腿和斜撑焊制而成,此固定架(2)的大小要求是:固定架(2)的高度是锚固件(1)的底部的高度与支撑固定架(2)的混凝土平台(4‑1)的基础面之间的高低差,固定架(2)的上平面的面积大小与锚固件(1)底平面的面积大小相当;利用经纬仪测放出中心线,标注在混凝土平台(4‑1)的基础面上,事先利用水准仪测出所需加工的固定架(2)的制作高度,将此固定架(2)安装在钢包回转台的混凝土平台(4‑1)基础面上,固定架(2)的中心线与锚固件(1)的中心线保持一致,找正固定架(2)的上表面的平面度,使其满足锚固件(1)安装的高差、平面度的要求,找正完毕后,就开始吊装锚固件(1);吊装之前,在锚固件(1)上利用经纬仪放出纵、横向中心线,对正锚固件(1)上的螺栓孔(3),找正、找平锚固件(1)的高差、平面度,找正、找平完成后,将锚固件(1)与固定架(2)焊接成一体;步骤二、基础座浆的准备,设置滑移装置:待土建过程中完成顶部楼板的混凝土浇筑并达到混凝土强度后,进行钢包回转台基础的座浆垫板的设置,该座浆垫板的数量与螺栓孔(3)的数量相一致;在浇铸跨混凝土平台(5)右侧的台阶面上设置滑移装置(6),该滑移装置(6)包括H型钢底座、固定板、滑移板及卷扬机(12)和滑轮组,在台阶面上设置H型钢底座,在H型钢底座上点焊设置固定板,此固定板的上表面与钢包回转台的混凝土基础(4)的上平面相齐平,在固定板上设置滑移板,在滑移板上焊装带孔的耳板,在固定板与滑移板之间涂抹润滑油,以利于钢包回转台的部件的滑移就位,在钢水接受跨混凝土基础上安装卷扬机(12)和滑轮组,该卷扬机(12)上的钢丝绳与滑移板上的耳板相连接,卷扬机(12)拖拽滑移板及钢包回转台的部件滑移;步骤三、吊装钢包回转台的底座:先制作抬吊用扁担(10),在吊装钢包回转台的底座(7)之前要提前制作抬吊用扁担(10),该抬吊用扁担(10)包括前、后主横梁、左右双纵梁、上吊耳和下吊耳,将前、后主横梁、左右双纵梁组焊成H型钢桁架式钢结构梁,并在前、后主横梁的两侧段上对应焊装有上吊耳、下吊耳;首先利用浇铸跨行车主钩(9)将抬吊用扁担(10)从地面吊运至浇铸跨混凝土平台(5)上,并放置在接收跨、浇铸跨之间的中间位置,再利用浇铸跨行车主钩(9)将钢包回转台的底座(7)吊运至滑移装置(6)上的滑移板上,并按照安装方向摆放好位置;利用安装在钢水接受跨的卷扬机(12)及相对应的滑轮组拖拽滑移板,使底座(7)移位于接收跨、浇铸跨的行车梁之间的正下方,利用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共同吊装抬吊用扁担(10),并使抬吊用扁担(10)保持水平,在此抬吊用扁担(10)两侧段的下部设置有下吊耳,此下吊耳用吊装用钢丝绳(11)与底座(7)上的吊耳对应连接,将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同步起升,先试吊200mm高,观察检查试吊正常、无异常变化后,继续起吊,当底座(7)的底面的起吊高度高出底座(7)的混凝土基础(4)上表面500mm后停止上升,接着将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同步下降,将底座(7)与锚固件(1)上的螺栓孔(3)对应就位,找正底座(7)完毕后,穿入各地脚螺栓(13),拧上螺栓垫片(14)和螺帽(15),对称地预紧地脚螺栓(13),然后利用浇铸跨行车主钩(9)的配合卸去抬吊用扁担(10);钢包回转台的地脚螺栓(13)的套筒内不能灌进浆,进行二次灌浆前,当地脚螺栓(13)拧紧完毕后,在地脚螺栓(13)的套筒的上表面上水平插装混凝土的防渗漏装置(16),该防渗漏装置(16)包括左防渗漏片和右防渗漏片,该左防渗漏片、右防渗漏片的结构相同且相向安装,该左防渗漏片、右防渗漏片均开设有开口的∪形槽,且将此∪形槽部相互叠加包住地脚螺栓(13),将防渗漏装置安装完毕后,进行二次灌浆层(17)的施工,二次灌浆层(17)应呈自由流淌状态,无需人工辅助即可流入底座(7)和锚固件(1)之间的空隙中,待二次灌浆层(17)的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5%时,终拧地脚螺栓(13),钢包回转台的底座安装结束;步骤四、安装回转体:钢包回转台的回转体(18)是坐落在底座(7)上的,在吊装之前要找好底座(7)与回转体(18)相对应的标记点,该标记点是在制造过程出厂之前由制造厂家设置,利用浇铸跨行车主钩(9)将回转体(18)吊运至滑移装置(6)上的滑移板上,并按照安装方向摆放好位置;利用安装在钢水接受跨的卷扬机(12)及相对应的滑轮组拖拽滑移板,使回转体(18)移位于接收跨、浇铸跨的行车梁之间的正下方,利用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共同吊装抬吊用扁担(10),并使抬吊用扁担(10)保持水平,抬吊用扁担(10)下部的下吊耳用吊装用钢丝绳(11)与回转体(18)上的吊耳相连接,将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同步起升,先试吊200mm高,观察检查试吊正常、无异常变化后,继续起吊,当回转体(18)的底面的起吊高度高出底座(7)的上表面300mm后停止上升,接着将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同步下降,将回转体(18)向底座(7)移动就位,找正回转体(18)完毕后,穿入螺栓,拧上螺栓垫片和螺帽,对称地拧紧螺栓,然后,利用浇铸跨行车主钩(9)的配合,卸去抬吊用扁担(10);步骤五、组装、安装上部回转支撑体:该钢包回转台的上部回转支撑体(25)主要由支座Ⅰ(19)、支座Ⅱ(20)、支撑臂Ⅰ(21)和支撑臂Ⅱ(22)组成,同时在上部回转支撑体(25)上对应焊装四件临时支撑架Ⅰ(23)和两件临时支撑架Ⅱ(24),由于到货全部为散件,为提高安装效率,在施工现场地面上将支座Ⅰ(19)、支座Ⅱ(20)、支撑臂Ⅰ(21)和支撑臂Ⅱ(22)组装成整体;考虑到吊装的需求,在位于两侧的支座Ⅰ(19)和支座Ⅱ(20)的底部均焊装临时支撑架Ⅰ(23),将临时支撑架Ⅰ(23)的上端与支撑臂Ⅰ(21)和支撑臂Ⅱ(22)的底部相连接,将临时支撑架Ⅰ(23)的下端与支座Ⅰ(19)、支座Ⅱ(20)的底座相连接,此临时支撑架Ⅰ(23)成为斜支撑,利用支座Ⅰ(19)、支座Ⅱ(20),通过临时支撑架Ⅰ(23)来支撑支撑臂Ⅰ(21)和支撑臂Ⅱ(22),再在支撑臂Ⅰ(21)与支撑臂Ⅱ(22)之间焊装无缝钢管作为临时支撑架Ⅱ(24),形成一个整体;该上部回转支撑体(25)组装完毕后,将吊装用扁担(10)穿入上部回转支撑体(25)中,利用浇铸跨行车主钩(9)将该上部回转支撑体(25)吊运至滑移装置(6)上的滑移板上,并按照安装方向摆放好位置;利用钢水接受跨的卷扬机(12)及相对应的滑轮组拖拽滑移板,使上部回转支撑体(25)位于接收跨、浇铸跨的行车梁之间的正下方,利用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共同吊装抬吊用扁担(10),并使抬吊用扁担(10)保持水平,将抬吊用扁担(10)下部的下吊耳用吊装用钢丝绳(11)与上部回转支撑体(25)上的吊耳相连接,将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同步起升,先试吊200mm高,观察检查试吊正常、无异常变化后,继续起吊,当上部回转支撑体(25)的底面的起吊高度高出回转体(18)的上表面300mm后停止上升,然后,将接受跨行车副钩(8)和浇铸跨行车主钩(9)同步下降,上部回转支撑体(25)向回转体(18)移动就位,找正完毕后穿入螺栓,拧上螺栓垫片和螺帽,对称拧紧螺栓,然后,利用浇铸跨行车主钩(9)的配合,卸去抬吊用扁担(10);步骤六、安装附件:钢包回转台的附件包括两套液压缸(26)、四件托臂(27)和两件防护隔热板(28),由于两套液压缸(26)、四件托臂(27)和两件防护隔热板(28)的安装部位全部处于接受跨行车副钩(8)或浇铸跨行车主钩(9)独立的吊装区域内,利用接受跨行车副钩(8)或浇铸跨行车主钩(9)直接吊装就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3823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