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7004.1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何祥久;向丽敏;王宜海;易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71/00 | 分类号: | C07J71/00;A61K31/5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022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新型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来源是对龙葵青果进行脱脂处理,经溶剂提取,再用D101大孔树脂柱洗脱,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反相MPLC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反相HPLC柱色谱等手段分离得到。通过理化常数和现代波谱学手段鉴定出9个化学结构明确的化合物。药效学试验显示所述的9种新型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具有较好体外抗炎活性,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人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和人肝癌细胞HepG2 3个肿瘤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抑制作用,表明其可以进一步作为新的抗炎、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开发。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皂苷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类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为:
式中,R1为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半乳糖或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半乳糖或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或α‑L‑鼠李糖‑(1→2)‑[α‑L‑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或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半乳糖或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半乳糖或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半乳糖;R2为α‑OH或β‑OH或=O;R3为β‑D‑吡喃葡萄糖或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R4和R5为H或R4与R5形成碳碳双键;R6为‑OH或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1700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七叶皂苷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从玉米胚芽粕中提取蛋白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