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化核酸酶P1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2814.0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应汉杰;黄金莎;庄伟;吴菁岚;周精卫;陈勇;陈晓春;朱晨杰;柳东;牛欢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08 | 分类号: | C12N11/08;C12N9/22;C12P19/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丁静静;肖明芳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核酸酶P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改性树脂:以表面修饰剂改性介孔树脂,得到表面改性的介孔树脂载体,所述的表面改性剂为伴刀豆蛋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多巴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介孔树脂为环氧基树脂、氨基树脂、磺酸基树脂或者羧基化树脂;(2)核酸酶P1固定化:将步骤(1)得到的介孔树脂载体加入到0.5~6g/L核酸酶P1酶液中,核酸酶P1与树脂的质量比为10~250mg:1g,混合,在25℃振荡反应时间2~12h,抽滤得到树脂固定化核酸酶P1。本发明提供的表面改性介孔树脂微球固定化方法,核酸酶P1的催化性能高,可使RNA水解率达到95%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核酸酶 p1 及其 制备 方法 与其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固定化核酸酶P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改性树脂:以表面修饰剂改性介孔树脂,得到表面改性的介孔树脂载体;其中,所述的表面改性剂为伴刀豆蛋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多巴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介孔树脂为环氧基树脂、氨基树脂、磺酸基树脂或者羧基化树脂;(2)核酸酶P1固定化:将步骤(1)得到的介孔树脂载体加入到0.5~6g/L核酸酶P1酶液中,核酸酶P1与树脂的质量比为5~20mg:lg,混合,在25℃振荡反应时间2~12h,抽滤得到树脂固定化核酸酶P1;步骤(1)中,利用伴刀豆蛋白改性介孔树脂的方法如下:(1a)伴刀豆蛋白活化:将伴刀豆蛋白溶于缓冲液中,所述的缓冲液包括如下组分:0.1mol/L KC1、0.01mol/LCaC12、0.01mol/ L MnC12、0.1mol/L KH2PO4、0.1mol/LK2HPO4,pH7.0,得到伴刀豆蛋白溶液;(1b)戊二醛活化介孔树脂:将50~200g介孔树脂加入成二醛溶液中,所述的戊二醛溶液为戊二醛质量分数为2%的0.1mol/L,pH8.0的磷酸缓冲液,搅拌15~60min,得到戊二醛活化的介孔树脂;(1c)伴刀豆蛋白修饰介孔树脂:将戊二醛活化的介孔树脂加入伴刀豆蛋白溶液中,在25℃、150rmp下震荡6~18h,去除上清,水洗介孔树脂,得到伴刀豆蛋白修饰的介孔树脂;步骤(1)中,利用聚乙二醇、聚多巴胺、聚乙烯吡咯烷酮改性介孔树脂的方法如下:(2a)配制改性剂溶液:0.05~5g/L聚乙二醇溶液、0.1~3g/L盐酸多巴胺Tris溶液、1~5g/L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2b)取1~5g介孔树脂于反应容器中,加入50~300mL相应的改性剂溶液,置于25℃、120~180rmp恒温摇床中震荡,去除上清,水洗介孔树脂,得到改性的介孔树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1281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