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旋转爆震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1279.7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5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兵;饶珠明;谢峤峰;计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00 | 分类号: | F02C7/00;F02B63/04;F23R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旋转爆震发电机,其包括动力装置和发电机。动力装置包括外壳、中心体、旋转爆震燃烧室、油路组件、点火器以及驱动机构。外壳具有空气入口和排气口。中心体具有沿中心体的轴向贯穿中心体的中间通孔。旋转爆震燃烧室套设于中心体并固定连接于外壳,且外壳的空气入口连通于旋转爆震燃烧室。油路组件受控连通于旋转爆震燃烧室。点火器固定设置于旋转爆震燃烧室,以用于对进入旋转爆震燃烧室内的燃料和空气形成的燃气进行点火,进而燃气旋转爆震燃烧。驱动机构的透平在旋转爆震燃烧后的气体驱动下旋转运动以用于对发电机做功。由于采用了旋转爆震技术,动力装置的燃烧效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好、节省了燃料、延长了使用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旋转 发电机 | ||
【主权项】:
一种连续旋转爆震发电机,包括:发电机(2);动力装置(1),为发电机(2)提供动力;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1)包括:外壳(11),为单个的一体式的筒体,具有:空气入口(111),设置于外壳(11)的前端,呈环形,连通外部大气;以及排气口(112),设置于外壳(11)的后端;中心体(12),呈柱状,固定设置于外壳(11)的中部,且具有沿中心体(12)的轴向贯穿中心体(12)的中间通孔(121);旋转爆震燃烧室(13),套设于中心体(12)并固定连接于外壳(11),具有:进气口(131);内壁(132),呈环形,与中心体(12)的外壁面(122)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T1);外壁(133),呈环形,与内壁(132)一起构成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单个的环形燃烧腔(135),外壁(133)与外壳(11)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T2);以及出气口(134),供旋转爆震燃烧后的气体排出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环形燃烧腔(135);油路组件(14),包括:供油管路(141);燃料管(142),设置于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外壁(133),连通于供油管路(141)和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环形燃烧腔(135);以及多个喷嘴(143),贯穿设置于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外壁(133)的与燃料管(142)对应的位置并直接伸入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环形燃烧腔(135),以使燃料管(142)内的燃料经由喷嘴(143)直接进入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环形燃烧腔(135);点火器(15),位于喷嘴(143)的下游并固定设置于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外壁(133),以用于对进入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环形燃烧腔(135)内的燃料和空气形成的燃气进行点火,进而燃气旋转爆震燃烧;驱动机构(16),包括:压气机(161),设置在外壳(11)的空气入口(111)和旋转爆震燃烧室(13)之间,上游侧与外壳(11)的空气入口(111)直接相邻,下游侧与第一气流通道(T1)以及第二气流通道(T2)以及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进气口(131)直接相邻,经由外壳(11)的空气入口(111)进入的空气由压气机(161)压缩,压气机(161)压缩后的空气直接进入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进气口(131)以供入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环形燃烧腔(135),经由各喷嘴(143)进入环形燃烧腔(135)的燃料的方向与经由进气口(131)供入环形燃烧腔(135)的空气的方向垂直并直接混合燃烧;透平(162),设置于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下游,且在旋转爆震燃烧后的气体驱动下能够旋转运动;以及转轴(163),穿设中心体(12)的中间通孔(121),用于连接压气机(161)、透平(162)和发电机(2),以使透平(162)能够对发电机(2)做功;掺混室(19),位于旋转爆震燃烧室(13)和透平(162)之间,直接相邻并直接连通第一气流通道(T1)、第二气流通道(T2)和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出气口(134),以使从第一气流通道(T1)和第二气流通道(T2)出来的冷却的空气与从旋转爆震燃烧室(13)的出气口(134)排出的旋转爆震燃烧后的气体掺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7127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DSP实验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可调节点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