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5736.7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1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华;房涛;王秀华;李桂芝;毕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62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油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所述脱除方法为:将玉米胚芽经计量、清理、破碎、高温高压蒸汽脱毒、软化、轧胚、压榨制油,得到玉米压榨毛油。本发明采用物理方法脱除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明显降低了玉米胚芽饼及压榨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去除率可达85%以上,不破坏甘油三酯的结构,不引入外源性杂质,保留玉米毛油中固有的营养成分,毛油中维生素E可达1300mg/kg以上,植物甾醇可达12500mg/kg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胚芽 毛油 脱除 压榨 毒素 高温高压蒸汽 玉米胚芽饼 甘油三酯 油脂加工 植物甾醇 玉米 维生素E 外源性 脱毒 轧胚 去除 软化 破碎 计量 引入 保留 | ||
【主权项】:
1.一种玉米胚芽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玉米胚芽经计量、清理、破碎、高温高压蒸汽脱毒、软化、轧胚、压榨制油,得到玉米压榨毛油;所述的脱除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对玉米胚芽计量;(2)将计量后的玉米胚芽清理除杂;(3)将清理除杂后的玉米胚芽采用破碎机破碎,所述的破碎机上齿辊间隙为2.5~3.5mm、下齿辊间隙为1.5~2.5mm;(4)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在150~180℃、蒸汽压力为0.8~1.2MPa的条件下进行脱毒;(5)将脱毒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软化,软化后水分控制在10~12%,软化温度为50~70℃;(6)将软化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轧胚,得油料胚片,轧胚温度为35~45℃,油料胚片厚度为0.35~0.45mm;(7)将轧胚得到的油料胚片进行压榨,压榨温度为75~85℃,得玉米压榨毛油;其中,所得毛油中维生素E达1300mg/kg以上,植物甾醇达12500mg/kg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6573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