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落水自救破窗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1184.1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6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涵曦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R21/02;A6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落水自救破窗气囊,用于撑破驾驶位门玻璃与副驾驶位门玻璃,包括第一杆、与第一杆连接的第二杆、与第二杆连接的第三杆,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均为圆柱形且长度大小彼此相等、截面外径大小彼此相等,第一杆长度等于驾驶位门玻璃与副驾驶位门玻璃间距的1/3,第一杆与第二杆通过锁链一连接,第二杆与第三杆通过锁链二连接,锁链一外套装有缓冲棉一,锁链二外套装有缓冲棉二,第一杆包括第一杆壁、由第一杆壁包裹而成的封闭腔一,第一杆的两端部分别是一杆自由端和与第二杆连接的一杆连接端。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落水自救破窗气囊,能够帮助驾车误入江河湖泊而陷入溺水危险的人们自救,逃离溺水身亡的危险。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落水 自救 气囊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破窗气囊,其特征在于,用于撑破驾驶位门玻璃与副驾驶位门玻璃,包括第一杆(1)、与第一杆(1)连接的第二杆(2)、与第二杆(2)连接的第三杆(3),第一杆(1)、第二杆(2)和第三杆(3)均为圆柱形且长度大小彼此相等、截面外径大小彼此相等,第一杆(1)长度等于驾驶位门玻璃与副驾驶位门玻璃间距的1/3,第一杆(1)与第二杆(2)通过锁链一(4)连接,第二杆(2)与第三杆(3)通过锁链二(5)连接,锁链一(4)外套装有缓冲棉一(6),锁链二(5)外套装有缓冲棉二(7),锁链一(4)的长度与锁链二(5)的长度相等,第一杆(1)包括第一杆壁(8)、由第一杆壁(8)包裹而成的封闭腔一(10),第一杆(1)的两端部分别是一杆自由端(11)和与第二杆(2)连接的一杆连接端(12),一杆连接端(12)与锁链一(4)连接,一杆连接端(12)旁设有外螺纹一(13),一杆自由端(11)上设有凸起一(14),凸起一(14)上设有凹槽一(15),凹槽一(15)上固定有尖嘴钻石一(16),封闭腔一(10)内设有气囊一(17)和液压气罐一(18),第一杆(1)上设有供气囊一(17)弹出的开闭门一(19),开闭门一(19)旁设有激发气囊一(17)的开关一(20),第二杆(2)内挖空有电池仓(21)和灯仓(22),电池仓(21)内放置有电池,灯仓(22)内放置有与电池连通的LED灯,第二杆(2)上设有与灯仓(22)连接的开窗,开窗上覆盖有透明玻璃,第二杆(2)的两端部分别是与第一杆(1)连接的二杆连接端一(23)和与第三杆(3)连接的二杆连接端二(24),二杆连接端一(23)与锁链一(4)连接,二杆连接端一(23)旁设有螺距、直径与外螺纹一(13)螺距、直径相同的外螺纹二(25),外螺纹二(25)上套装有锁止圈一(26),锁止圈一(26)上设有与外螺纹二(25)啮合的内螺纹一(27),二杆连接端二(24)与锁链二(5)连接,二杆连接端二(24)旁设有螺距、直径与外螺纹一(13)螺距、直径相同的外螺纹三(28),外螺纹三(28)上套装有锁止圈二(29),锁止圈二(29)上设有与外螺纹三(28)啮合的内螺纹二(30),第三杆(3)包括第三杆壁(9)、由第三杆壁(9)包裹而成的封闭腔三(31),第三杆(3)的两端部分别是三杆自由端(32)和与第二杆(2)连接的三杆连接端(33),三杆连接端(33)与锁链二(5)连接,三杆连接端(33)旁设有螺距、直径与外螺纹一(13)螺距、直径相同的外螺纹四(34),三杆自由端(32)上设有凸起二(35),凸起二(35)上设有凹槽二,凹槽二上固定有尖嘴钻石二(37),封闭腔三(31)内设有气囊三(38)和液压气罐三(39),第三杆(3)上设有供气囊三(38)弹出的开闭门三(40),开闭门三(40)旁设有激发气囊三(38)的开关三(4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涵曦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涵曦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0118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