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金属氧化物核壳型三维纳米纤维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84010.3 | 申请日: | 2015-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5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鑫;王晓玲;廖学品;石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131;H01M4/1391;H01M4/1393;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唐丽蓉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的碳/金属氧化物核壳型三维纳米纤维束是以胶原纤维为模板通过在其上负载金属氧化物,然后经高温碳化制备而成,由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壳层厚度为5~50nm,金属氧化物粒径为2~20nm,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时,在0.4A的放电容量为139~743mAhg-1。本发明不仅工艺简单、成熟,易于操作与控制,且制备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制备成本低,可避免现有技术模板制备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所形成的三维碳纳米纤维束骨架可提供连续、贯通的电子和离子三维传输通道,从而赋予了该纤维束用作电极材料良好的倍率性能。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氧化物 核壳型 三维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碳/金属氧化物核壳型三维纳米纤维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如下:(1)将100份胶原纤维与400~12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5~2.5,然后加入金属离子溶液混合均匀并反应1~8h,其中金属离子的含量为胶原纤维的10~50wt%,再缓慢滴加弱碱溶液,使体系在4h内将pH调至3.5~6.0,并升温至25~50℃继续反应4~12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金属离子的胶原纤维;(2)在真空或氮气条件下,将负载有金属离子的胶原纤维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以2~20℃/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300℃并保持≤4h,然后再以2~2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00~800℃并保持1~6h,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碳/金属氧化物核壳型三维纳米纤维束,其中所用物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8401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