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导电膜金属网格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6936.9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5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7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金属网格的制备方法,具有网格间隙可控,线宽和线高可调等优点,工艺简单,可实现卷对卷规模化生产。本发明包含有透明薄膜基材,透明薄膜基材上表面涂布一层湿膜,湿膜被UV照射固化后在透明薄膜基材上表面形成若干条状线条,若干条状线条组合成列状网墙与行状网墙,固化后的列状网墙与行状网墙组合成金属网格膜层,金属网格膜层外表面复合一保护膜。本发明的产品具有网格间隙可控,线宽和线高可调等优点,工艺简单,可实现卷对卷规模化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导电 金属 网格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透明导电膜的金属网格制备方法,包含有:透明薄膜基材(11),透明薄膜基材(11)上涂布光固化导电溶液形成湿膜(12),光固化导电溶液涂布形成的湿膜(12)厚度为5~15μm,经过烘烤半固化状态后膜厚为3~11μm;湿膜(12)被单束UV光线灯枪(13)组照射固化后若干线条形成列状网墙(15),湿膜(12)被间歇周期发射UV面光线横向灯头(16)照射固化后若干线条形成行状网墙(18);固化后的列状网墙(15)与行状网墙(18)组合成金属网格膜层,成品后的金属网格膜层的厚度为2~9μm;金属网格膜层外表面复合一保护膜(20);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S1,在透明薄膜基材(11)上涂布光固化导电溶液形成湿膜(12);S2,将湿膜(12)经过烤箱进行烘烤至半固化状态;S3,将半固化的湿膜(12)穿过纵向均匀排布有若干发射单束UV光线灯枪(13)的组合,经过单束UV光线灯枪(13)的单照射线(14)照射的湿膜(12)固化后若干线条形成列状网墙(15),未照射到的位置仍为半固化状态湿膜;S4,将上述已形成列状网墙(15)的湿膜(12)继续经过间歇周期发射UV面光线横向灯头(16),经过间歇周期发射UV面光线横向灯头(16)的面照射线(17)照射的湿膜(12)横条固化成为行状网墙(18);S5,形成网格后湿膜(12)剩下的半固化的光固化导电溶液通过清洗槽去除固化的列状网墙(15)、行状网墙(18)线条之外的半固化的光固化导电溶液,只保留列状网墙(15)、行状网墙(18)的线条,其它湿膜(12)上剩下的半固化的光固化导电溶液都被清除掉,得到金属网格膜层;S6,经过清洗后金属网格膜层再经过烘箱进行烘干;S7,在金属网格膜层上附单层保护膜(20)进行收卷;光固化导电溶液成分为稀释剂、固化剂、纳米级金属线或金属微粒、光引发剂、热引发剂、KH550硅烷偶联剂、咪唑的混合溶液;其中稀释剂成分为环氧丙烷22重量份,固化剂成分为三乙醇胺10重量份,光引发剂成分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2重量份;热引发剂成分为过氧化二苯甲酰(BPO)1.5重量份;纳米级金属线或金属微粒成分为银线40重量份;KH550硅烷偶联剂0.1重量份、咪唑0.2重量份;列状网墙(15)与行状网墙(18)的线条宽度为7μm;湿膜(12)烘烤至半固化的烤箱温度为50~120℃;纵向均匀排布发射单束UV光线灯枪(13)发射的单束UV光线的照度为1000W/cm2;横向间歇周期发射UV面光线横向灯头(16)发射的UV面光线的照度为1500W/cm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4693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芯盘管道阻火器
- 下一篇:六角兰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