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吸收边大幅红移的非晶化石墨态氮化碳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7621.5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68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岗;康宇阳;杨勇强;康向东;成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C01B21/08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石墨态氮化碳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吸收边大幅红移的非晶化石墨态氮化碳的制备方法。以商用氰胺、双氰胺或三聚氰胺通过在箱式马弗炉加热缩聚制得的石墨态氮化碳为前驱体,将其装入到管式马弗炉中,在管路中通入惰性气体,通过加热处理,取出反应样品,在研钵中进行充分研磨,从而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晶度的、光吸收边大幅度红移的、具有很好的可见光催化产氢能力的石墨态氮化碳。本发明通过对石墨态氮化碳这一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温处理制备一种非晶化石墨态氮化碳,能够解决石墨态氮化碳作为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对可见光不能进行很好的吸收利用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吸收 大幅 化石 氮化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光吸收边大幅红移的非晶化石墨态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商用氰胺、双氰胺或三聚氰胺通过在箱式马弗炉加热缩聚制得的石墨态氮化碳为前驱体,将其装入到管式马弗炉中,在管路中通入惰性气体,通过加热处理,加热处理进行的温度范围为300~900℃,加热时间为10min~60h,取出反应样品,在研钵中进行充分研磨,从而得到非晶化石墨态氮化碳;采用上述方法获得非晶化石墨态氮化碳,具有不同结晶度、光吸收边大幅度红移、可见光催化产氢能力,其技术参数范围为:样品结晶度由尖锐的XRD峰到XRD峰完全消失,光吸收边范围在200~900nm之间,光催化产氢速率范围在0~900mmolh‑1g‑1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9762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