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室温塑性镁合金板的热轧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19525.4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7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轶农;马茹;宋令慧;周德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00 | 分类号: | B21B3/00;B21B37/00;B21B37/58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高室温塑性镁合金板的热轧加工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塑性成形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采用两阶段轧制工序相结合的工艺对镁合金板材进行变形加工。第一阶段工序为高温下单道次大变形量的轧制,通过使镁合金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充分的动态再结晶,细化晶粒,并形成较弱的基面织构;而第二阶段工序为低温多道次小变形量的轧制,目的是经过多道次小变形,使镁合金晶粒进一步细化,并且使基面织构有限增加,最终得到基面织构强度相对较弱,晶粒均匀细小的高室温塑性镁合金薄板。本发明采用现有的轧制加工设备和技术工艺即可实施,操作简单,成本低,适于现代工业大规模生产,且适于多种镁合金的热轧加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温 塑性 镁合金 热轧 加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室温塑性镁合金板的热轧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包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温下单道次轧制,第二阶段是低温下多道次轧制;第一阶段:轧制温度为500±30℃,轧制后使镁合金板压下量为板材厚度的50~80%,得到大变形的轧板;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得到的大变形的轧板基础上再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温度为200~300℃,第一次低温轧制的压下量为第一阶段轧板的15~30%,以后的每道次轧制是在前一道次压下量基础上再压下15~30%;各道次间的保温时间为5~15min,轧制道次依据所要求的最终板材厚度所确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1952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