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3222.9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9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郑嘉杰;郑贵章;郑学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彭州立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10 | 分类号: | C09D163/10;C09D175/14;C09D167/06;C09D4/02;C09D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93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基材前处理:定厚3~50mm、砂光、除尘;(2)色漆复配:电子束固化色漆配制和电子束固化高光色漆配制;(3)辊涂固化:精密辊涂电子束固化色漆,涂层膜厚为50~100um,经辐射剂量为50~150kGy低能自屏蔽电子束辐射固化1~2s;(4)淋涂固化:淋涂电子束固化高光色漆,涂层膜厚为100~200um,真空贴覆高光膜后,经辐射剂量为50~150kGy低能自屏蔽电子束辐射固化1~2s。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能耗低、生产效率高、固化速度快、加工温度低、无需惰性氛围、无残留光引发剂及光分解产物、更环保。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电子束 辐射 固化 技术 制备 高光色漆板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基材前处理:定厚3~50mm、砂光、除尘;S2:色漆复配:S21:电子束固化色漆配制:电子束固化色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树脂30~50、反应性单体15~35、高分子分散剂2~5、颜料20~30、填料10~30,将树脂总量1/3、反应性单体总量1/2、颜料、高分子分散剂搅拌均匀,经球磨机研磨分散后,将剩余树脂、剩余反应性单体、填料加入,高速搅拌25~35分钟,制得电子束固化色漆;S22:电子束固化高光色漆配制:电子束固化高光色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树脂30~50、反应性单体15~35、高分子分散剂2~5、颜料20~30、助剂10~30,将树脂总量1/3、反应性单体总量1/2、颜料、高分子分散剂搅拌均有,经球磨机研磨分散后,将剩余树脂、剩余反应性单体、助剂加入,高速搅拌25~35分钟,制得电子束固化高光色漆;S3:辊涂固化:精密辊涂电子束固化色漆,涂层膜厚为50~100um,经低能自屏蔽电子束辐射固化,辐射剂量为50~150kGy,固化时间为1~2s;S4:淋涂固化:淋涂电子束固化高光色漆,涂层膜厚为100~200um,真空贴覆高光膜后经低能自屏蔽电子束辐射固化,辐射剂量为50~150kGy,固化时间为1~2s;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由环氧丙烯酸酯、氨基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以任意比例混合;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性单体为乙烯基醚类或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一种或两种,其中,乙烯基醚类反应性单体为三甘醇二乙烯基醚、1,4‑环己基二甲醇二乙烯基醚或4‑羟丁基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单体为四氢呋喃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酸酯或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分散剂为具有高颜料亲和基团的改性高分子量聚合物溶液,该聚合物与稀释剂的重量比为40~60:10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颜料为黑白红黄蓝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滑石粉、透明粉、硅微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为消泡剂、润湿分散剂、流平剂、阻聚剂,其重量比为2:3:1:0.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制备高光色漆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为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三聚氰胺板、竹纤板、铝箔贴面板、聚氯乙烯贴面板或聚氯乙烯发泡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彭州立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彭州立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7322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据流分类的方法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