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3829.0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0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M.安登纳;M.拉希莫;C.科瓦斯塞;A.科普塔 | 申请(专利权)人: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予红;刘春元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IGBT,其具有发射极侧(11)上的发射极电极(2)与集电极侧(15)上的集电极电极(25)之间的层,包括:集电极侧(15)上的集电极层(9),漂移层(8),第二传导率类型的基极层(4),第一源区(7),其在基极层(4)上朝发射极侧(11)设置,沟槽栅电极(3),其设置在基极层(4)的侧面,并且比基极层(4)更深地延伸到漂移层(8)中,阱(5),其设置在基极层(4)的侧面,并且比基极层(4)更深地延伸到漂移层(8)中,增强层(6),其围绕基极层(4),使得增强层(6)将基极层(4)与漂移层(8)和阱(5)完全分隔,作为对发射极电极(2)的补充的导电层(32),其覆盖阱(5),其中导电层(32)通过第二电绝缘层(36)与阱(5)分隔,第三绝缘层(38),其在导电层(32)之上具有凹口(39),使得导电层(32)电接触发射极电极(2)。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双极晶体管 | ||
【主权项】:
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具有发射极侧(11)上的发射极电极(2)和与所述发射极侧(11)相对的集电极侧(15)上的集电极电极(25)之间的层,包括:‑ 第一传导率类型的漂移层(8),‑ 与所述第一传导率类型不同的第二传导率类型的集电极层(9),其设置在所述漂移层(8)与所述集电极电极(25)之间,并且电接触所述集电极电极(25),‑ 第二传导率类型的基极层(4),所述基极层(4)设置在所述漂移层(8)与所述发射极电极(2)之间,所述基极层(4)电接触所述发射极电极(2),‑ 所述第一传导率类型的第一源区(7),其在所述基极层(4)上朝所述发射极侧(11)设置,并且电接触所述发射极电极(2),所述第一源区(7)具有比所述漂移层(8)要高的掺杂浓度,‑ 沟槽栅电极(3),其设置在所述基极层(4)侧面,并且比所述基极层(4)更深地延伸到所述漂移层(8)中,并且所述沟槽栅电极(3)通过第一绝缘层(34)与所述基极层(4)、所述第一源区(7)和所述漂移层(8)分隔,其中沟道能在所述发射极电极(2)、所述第一源区(7)、所述基极层(4)和所述漂移层(8)之间形成,‑ 所述第二传导率类型的阱(5),其设置在所述基极层(4)的侧面,并且比所述基极层(4)更深地延伸到所述漂移层(8)中,‑ 所述第一传导率类型的增强层(6),其围绕所述基极层(4),使得所述增强层(6)将所述基极层(4)与所述漂移层(8)和所述阱(5)完全分隔,‑ 作为对所述发射极电极(2)的补充的导电层(32),其覆盖所述阱(5),其中所述导电层(32)通过第二电绝缘层(36)与所述阱(5)分隔,‑ 第三绝缘层(38),其在所述发射极侧(11)上设置在所述沟槽栅电极(3)、所述导电层(32)、以及所述基极层(4)、所述增强层(6)和所述漂移层(8)中位于所述沟槽栅电极(3)与所述阱(5)之间的那些部分之上,并且其在所述导电层(32)之上具有凹口(39),使得所述导电层(32)电接触所述发射极电极(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BB技术有限公司,未经ABB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8003382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扭矩回位纵向快调式手术电刀头握持柄
- 下一篇:发动机水泵密封结构总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