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基体的铝垫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0356.8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谢欣云;黄晓橹;陈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0 | 分类号: | H01L21/6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基体的铝垫制造工艺,在半导体器件上淀积聚酰亚胺层,对聚酰亚胺层进行光刻形成沟槽图形;在半导体器件上依次淀积铝膜层和介电硬掩膜层,旋涂光刻胶,光刻光刻胶形成沟槽图形;对介电硬掩模层进行干法刻蚀,灰化去除光刻胶;干法刻蚀铝膜;旋涂聚酰亚胺层,光刻打开聚酰亚胺层,形成铝垫图形,后用干法刻蚀去除铝垫上介电硬掩模层。在本发明的制造中,省去去除光阻刻蚀铝膜后的灰化步骤,避免了对聚酰亚胺基体的损伤,减少引起窄铝连线倒塌的可能性。制造工艺也相对的简单,生产出的铝垫可以满足对铝垫改变布局的需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聚酰亚胺 基体 制备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基体的铝垫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半导体器件所在的晶圆上覆盖第一聚酰亚胺层,并对第一聚酰亚胺层进行刻蚀形成第一开口,在第一开口中暴露作为半导体器件信号连接端子的铝垫; 沉积一层铝膜至第一聚酰亚胺层上,部分铝膜同时淀积在第一开口中并覆盖在铝垫上; 在铝膜上沉积一层介电硬掩膜;刻蚀所述介电硬掩膜,形成介电硬掩膜中的第二开口;通过第二开口刻蚀铝膜,形成由铝膜构成的再分布铝垫和铝线;再沉积第二聚酰亚胺层覆盖所述介电硬掩膜,同时部分第二聚酰亚胺还填充在铝膜被刻蚀掉而形成的沟槽中;刻蚀第二聚酰亚胺形成第二聚酰亚胺层中的第三开口,并进一步通过第三开口刻蚀介电硬掩膜,以在第三开口中暴露再分布铝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6035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