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载体介导的测定5′端侧翼未知序列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0843.0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邬敏辰;唐存多;高金湖;谭中标;李剑芳;陈伟;张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UCm-T载体和巢式PCR扩增等技术,基于已知DNA序列确定其5′端侧翼未知DNA序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选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基因组DNA,纯化的酶切产物用Taq酶或Ex Taq酶进行补齐和3′端加A反应,与pUCm-T载体连接;利用引物设计软件选定T载体上T/A克隆位点上游的一段序列作为5′端引物,选定两条靠近未知序列端的已知DNA序列上的互补序列作为3′端引物;以pUCm-T载体连接物为模板,采用设计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并对其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操作限制少、结果验证简捷、未知序列长度不限和成本低廉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体 测定 侧翼 未知 序列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pUCm‑T载体介导的PCR扩增已知DNA序列5′端侧翼未知序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基因组DNA;纯化的酶切产物用Taq酶或Ex Taq酶补齐和3′端加A,与pUCm‑T连接;利用引物设计软件选定T载体T/A克隆位点上游的一段序列作为5′端引物、两条靠近未知序列端的已知DNA序列上的互补序列作为3′端引物;以pUCm‑T连接物为模板,用设计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以获取已知DNA序列5′端侧翼的未知序列;(1)PCR引物的设计:基于已知DNA序列设计两条3′端特异性引物,命名为Primer‑R1和Primer‑R2(18‑22bp);Primer‑R2的3′端距待测序列要保留30bp以上长度,它比Primer‑R1接近待测的未知序列;针对本发明引入的pUCm‑T载体,在其T/A克隆位点的上游选定一条5′端特异性引物,命名为T‑PrimerF(21bp,Tm值60℃);(2)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根据对已知DNA序列上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分析,选用从Primer‑R1到待测的未知序列之间没有酶切位点的两种内切酶;本发明可供选择的常用的产生5′粘性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有EcoRⅠ、HindⅢ、BglⅡ、SalⅠ、BamHⅠ、NcoⅠ、XbaⅠ和XhoⅠ等;产生平齐末端的有EcoRⅤ、SnaBⅠ和ScaⅠ等;产生3′粘性末端的有BmtⅠ、PstⅠ、SacⅠ和KpnⅠ等;(3)PCR模板的构建:运用步骤(2)选择的两种内切酶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纯化的酶切产物用Taq酶或Ex Taq酶进行补齐和3′端加A反应,与pUCm‑T载体连接,即可作为PCR模板;此步骤若选用的两种内切酶都是5′粘性或平齐末端,只需选用普通Taq酶,否则需要选用带有3′→5′外切酶活性的Ex Taq酶;(4)巢式PCR扩增:以步骤(3)的T载体连接物为模板,采用T‑PrimerF和Primer‑R1为引物进行第一轮PCR扩增;再以首轮PCR扩增产物为模板,采用T‑PrimerF和Primer‑R2为引物进行第二轮PCR扩增;将两轮PCR(巢式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根据巢式PCR原理可以快速验证其扩增的产物是否为目的片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5084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