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移动环境下高阶调制MIMO系统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9232.5 | 申请日: | 201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8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任光亮;段昕利;杨丽花;张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36 | 分类号: | H04L27/36;H04B7/06;H04B17/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移动环境下高阶调制MIMO系统的检测方法,主要解决现有高阶4q-QAM调制多输入多输出MIMO复用系统检测复杂度高的问题。其检测步骤是:利用4q-QAM的分层特性,对4q-QAM的星座点进行区域划分;根据权重系数较大的调制子层数据确定侯选区域;在侯选区域中按星座点与对应的接收数据间的最小距离准则进行星座点优选;采用球形检测SD算法对各层优选后的星座点进行搜索,确定发送数据。本发明与多状态球形检测MSD方法相比,其复杂度有明显下降,且误码率性能有改善;与球形检测SD相比,本发明的复杂度在高信噪比SNR或低信噪比SNR下均有大幅下降,可用于移动环境下高阶调制MIMO系统中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环境 下高阶 调制 mimo 系统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在移动环境下高阶调制MIMO系统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接收天线接收的数据及信道值,构建检测的发射天线数据公式:s ^ = [ s ^ t 1 , s ^ t 2 , s ^ t 3 , L , s ^ t N T ] = arg min s ti ∈ q 4 q - QAM ( 1 ≤ i ≤ N T ) Σ i = N T 1 | | y i ′ - r i , i s ti - Σ j = i + 1 N T r i , j s tj | | 2 ≤ C - - - 1 ) ]]> 式中,
代表最终确定的发射向量,
为最终检测确定的第i层对应的发射数据,1≤i≤NT,NT代表发射天线数, y′=QHy,H代表共轭转置,y为接收向量,y′i代表y′向量的第i个数据,HCh=QR,HCh代表信道矩阵,Q为列正交矩阵,R为上三角矩阵,ri,j是R的第i行和第j列的元素,sti代表第i根发射天线发射的数据,1≤i≤NT,sti∈4q-QAM,4q-QAM代表调制方式,q代表该4q-QAM的调制子层数,stj代表第j根发射天线发射的数据,(i+1)≤j≤NT,C为球半径;(2)将4q-QAM调制数据用各个子层调制数据的线性组合表示:s ti = Σ k = 1 q 2 q - k ( 2 / 2 ) s ik - - - 2 ) ]]> 其中,sik∈QQPSK代表第i层第k个调制子层数据,QQPSK代表QPSK调制方式所包含的星座点,
代表各调制子层权重系数,q代表该4q-QAM的调制子层数;(3)将1)式中的sti用2)式代替,得到3)式,构建检测各层各调制子层的数据公式:s ^ ik = arg min s ik ∈ Q QPSK , ( 1 ≤ i ≤ N T ) | | y i ′ - r i , i Σ p = 1 k 2 q - p ( 2 2 ) s ip - Σ j = i + 1 N T r i , j s tj | | ≤ C 1 ≤ k ≤ q - 1 - - - 3 ) ]]> 其中,
代表第i层第k个调制子层检测确定的数据;(4)利用3)式逐子层确定第i层中各调制子层数据
直到k=q-1,(5)将第i层中确定的前q-1个调制子层数据
(1≤k≤q)按式2)进行线性组合,得到用于第i层最终区域范围确定的值sti(q-1):s ti ( q - 1 ) = Σ k = 1 q - 1 2 q - k ( 2 / 2 ) s ^ ik - - - 4 ) ]]> (6)利用4)式进行第i层检测星座点范围的确定:当|ri,i|<η1时,在4q-QAM调制星座图中选取距离sti(q-1)最近的十六个星座点作为第i层检测星座点范围,并称此范围为扩展区域二;当η1≤|ri,i|<η2时,在4q-QAM调制星座图中选取距离sti(q-1)最近的九个星座点作为第i层检测星座点范围,并称此范围为扩展区域一;当η2≤|ri,i|时,在4q-QAM调制星座图中选取距离sti(q-1)最近的四个星座点作为第i层检测星座点范围,并称此范围为基本区域,其中,η1和η2是用来确定不同区域划分的两个不同的门限值, 0≤η1≤1,η2>1,其具体值根据系统性能要求通过信道统计特性确定,|·|代表取绝对值;(7)在步骤(6)中确定的第i层检测星座点范围基础上,按照区域中星座点与第i层接收信号距离大小进行第i层星座点的自适应优选,即删除与第i层接收信号距离较大的区域中的星座点:对于基本区域,将φ1与|ri,i|和η2进行比较:当|ri,i|≥φ1,优选星座点的数目为Z1;当η2≤|ri,i|<φ1,优选星座点的数目为Z2;对于扩展区域一,将φ2与|ri,i|,η1和η2进行比较:当φ2≤|ri,i|<η2,优选星座点的数目为Z3;当η1≤|ri,i|<φ2,优选星座点的数目为Z4;对于扩展区域二,将φ3与|ri,i|和η1进行比较:当φ3≤|ri,i|<η1,优选星座点的数目为Z5;当|ri,i|<φ3,优选星座点的数目为Z6;其中φ1,φ2和φ3是针对不同区域划分确定优选星座点数目的三个不同的门限值,φ1≥η2,η1≤φ2<η2,0≤φ3<η1,其具体值和优选星座点的数目Z1,Z2,Z3,Z4,Z5和Z6基于不同的η1,η2及性能需求直接给出;(8)将第i层优选后星座点构成的集合记为Li,将3)式中的各子层数据的线性组合项
用各层数据sti代替,且用优选后的星座点集合Li,1≤i≤NT给出sti的检测范围,按5)式得第i层检测的发射数据取值集合![]()
s ‾ ti = { s ti ∈ L i | Σ i = N T i | | y i ′ - r i , i s ti - Σ j = i + 1 N T r i , j s ‾ tj | | 2 ≤ C , s ‾ tj ∈ L j } - - - 5 ) ]]> 式中,
为确定的第i层检测的发射数据取值集合,Li为第i层优选后的星座点集合,
为确定的第j层检测的发射数据范围,Lj为第j层优选后的星座点集合,令i=i-1,重复步骤(4)-(8),直到确定出所有层检测的发射数据取值集合。(9)利用步骤(8)中确定的各层检测的发射数据取值集合
1≤i≤NT给出sti的取值范围,找出与y′距离最近的各层候选星座点组合作为最终检测的各层发射数据:s ^ = [ s ^ t 1 , s ^ t 2 , s ^ t 3 L , s ^ t N T ] = arg min s ti ∈ s ‾ ti ( 1 ≤ i ≤ N T ) Σ i = N T 1 | | y i ′ - r i , i s ti - Σ j = i + 1 N T r i , j s tj | | 2 . ]]> 其中,
代表最终确定的发射向量,
为最终检测确定的第i层对应的发射数据,1≤i≤NT,NT代表发射天线数,
代表确定的第i层检测的发射数据范围,1≤i≤NT y′=QHy,H代表共轭转置,y为接收向量,y′i代表y′向量的第i个数据,HCh=QR,HCh代表信道矩阵,Q为列正交矩阵,R为上三角矩阵,ri,j是R的第i行和第j列的元素,sti代表第i根发射天线发射的数据,1≤i≤NT![]()
为第i层检测确定的发射数据取值集合,stj代表第j根发射天线发射的数据,(i+1)≤j≤NT,![]()
为第j层检测确定的发射数据取值集合,C为球半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8923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