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西地那非及其衍生物的人工合成抗原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8466.5 | 申请日: | 2010-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南通药品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795 | 分类号: | C07K14/795;C07K14/765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地那非及其衍生物的人工合成抗原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生成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再将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二甲基甲酰胺(DMF)、半抗原化合物平衡至室温;取水溶性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半抗原化合物,称好上述样品加入预先洗干净的圆底烧瓶,加入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最后生成的溶液记为二号反应液;将载体蛋白按1∶0.15-0.2的量溶解于硼酸缓冲液的另一干净容器中,然后转入另一干净圆底烧瓶中,此溶液记为三号反应液;将二号反应液滴入三号反应液中;等所有反应结束后,透析上述步骤中所得的样品,经冷冻干燥为白色絮状产品,即为人工合成抗原。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衍生物 人工合成 抗原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西地那非及其衍生物的人工合成抗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生成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1)、烷基化:往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二甲基甲酰胺(DMF)及那非类原料或拉非类原料,并通N2保护,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待二甲基甲酰胺(DMF)完全溶解后,快速称取浓度为60%的氢化钠(NaH),并将其加入所述反应瓶中,搅拌50 70分钟,直至溶液无气泡产生,然后用注射器吸取溴乙酸乙酯慢慢注入所述反应瓶中,注入完毕后,在室温下搅拌11 13小时,之后将反应液倾入水中分散,以氯仿进行提取,合并提取液,以无水Na2SO4进行干燥,之后过滤,再经过减压浓缩后得到固体,加入无水乙醚打浆洗涤所述固体,之后进行过滤,最后真空干燥得到新的固体,此固体为烷基化物;(2)、水解:将无水乙醇和上述步骤所得的烷基化物加入新的反应瓶中,进行搅拌分散,再加入NaOH溶液,加热回流反应2小时,停止加热稍冷却后,将反应液转入单口瓶中,减压浓缩得糊状物,再加入水,以盐酸调节至pH值为7 9的液体,以氯仿进行提取,合并提取液,再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以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得白色粉状固体,此固体为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B、生成人工合成抗原:(1)、将上述步骤中所得的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N 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二甲基甲酰胺(DMF)、半抗原化合物平衡至室温;(2)、取上述步骤中所得的水溶性碳化二亚胺、N 羟基琥珀酰亚胺和半抗原化合物,三者的摩尔比为:半抗原化合物∶水溶性碳化二亚胺∶N 羟基琥珀酰亚胺=1∶8 12∶13 16,将其置入圆底烧瓶,然后加入上述步骤中所得的二甲基甲酰胺溶解,为保证反应完全,在室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最后生成的溶液记为二号反应液;(3)、当所述水溶性碳化二亚胺、N 羟基琥珀酰亚胺和半抗原化合物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完全后,现配载体蛋白溶液(BSA/KLH),将载体蛋白与硼酸缓冲液按1∶0.15 0.2的量溶解于另一容器中的硼酸缓冲液,然后转入另一圆底烧瓶中,此溶液记为三号反应液;(4)、将二号反应液按每10秒1滴的速度滴入三号反应液中,直至将二号的反应液加完后,先在室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搅拌,之后在3 5℃条件下避光搅拌,待反应完全后,生成溶液,并将生成的溶液记为四号反应液,四号反应液中载体蛋白与半抗原化合物比例为:1∶15 25;(5)、等所有反应结束后,将四号反应液置于20000 30000分子截留透析袋中,透析袋中还装有0.01 0.02M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7.0 7.5,将透析袋在3 5℃的条件下进行透析,每隔3 5小时换一次磷酸盐缓冲液;(6)、经上述透析步骤最终所得的产品,经冷冻干燥为白色絮状产品,即为人工合成抗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南通药品检验所,未经江苏省南通药品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4846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