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植物纤维合成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9094.8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6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陶新永;李奕坪;张文魁;黄辉;甘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36 | 分类号: | C01B31/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然植物纤维合成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净化处理过的天然植物纤维为碳源及模板,以硅粉、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硅片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为硅源,以金属Fe、Co、Ni或Ag为催化剂,控制净化处理过的植物纤维、硅源及金属的投料重量比为1∶0.67~7∶0.5~3,首先通过浸渍法使得硅源和金属离子吸附在天然植物纤维表面,分离、干燥后即得吸附有硅源及金属离子的天然植物纤维,吸附有硅源及金属离子的天然植物纤维在化学惰性气体保护下于900~1500℃反应1~5小时,即得到所述的碳化硅纳米线。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低成本的天然植物纤维同时作为模板及碳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实现产业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植物纤维 合成 碳化硅 纳米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天然植物纤维合成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是以净化处理过的天然植物纤维为碳源及模板,以硅粉、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硅片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为硅源,以金属Fe、Co、Ni或Ag为催化剂,控制净化处理过的天然植物纤维、硅源及金属催化剂的投料重量比为1∶0.67~7∶0.5~3,首先通过浸渍法使得硅源和金属催化剂对应的金属离子吸附在天然植物纤维表面,分离、干燥后即得吸附有硅源及金属离子的天然植物纤维,吸附有硅源及金属离子的天然植物纤维在化学惰性气体保护下于900~1500℃反应1~5小时,即得到所述的碳化硅纳米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0909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