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氨磺酰基苯亚甲基环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34683.6 申请日: 2009-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1735168A 公开(公告)日: 2010-06-16
发明(设计)人: 赖宜生;黄文星;季晖;张奕华;李月珍;马琳;王振国;虞兴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D277/54 分类号: C07D277/54;C07D277/36;C07D277/34;C07D233/96;A61K31/426;A61K31/4174;A61P29/00;A61P35/00;A61P7/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0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对氨磺酰基苯亚甲基环酮类化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以及它们的用途,特别是在制备作为解热、镇痛及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搜索关键词: 氨磺酰基苯亚 甲基 酮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主权项】:
1.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虚线表示双键,实线代表单键;X代表:S,O,C=O,C=O,NR1,所述的R1选自:H,C1~C4烷基;当Y与Z通过单键相连时:Y为NH,Z为C=O,或C=S;当Y与Z通过双键相连时:Y为N,Z为CR2,所述的R2为:H,OH,CH3~C6H13,NH2,NH(CH3~C4H9),或所述的R3为:F,Cl,Br,OH,O(CH3~C4H9),NH2,NO2,CN,CF3,CO2H,CH3~C4H9,R3可以处于苯环的邻位、间位或对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3468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2-亚氨基噻唑烷-4-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201711249923.0
  • 郭维;赵明明;谭雯;郑绿茵;陈德良;范小林 - 赣南师范大学
  • 2017-12-01 - 2019-10-29 - C07D277/5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亚氨基噻唑烷‑4‑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胺类化合物、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α‑卤代羧酸酯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将原料混合液调节为碱性,然后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光照,常温条件下发生光串联环化反应,得到2‑亚氨基噻唑烷‑4酮类化合物。本发明利用光照为原料提供所需能量,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进行光串联环化反应,即可得到目标产物,反应无需加热,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
  • 2-(4-三氟甲基苯亚胺基)-5-(2-萘基亚甲基)噻唑烷-4-酮化合物及应用-201710184406.3
  • 闫兵;苗潇元;赵斌;张嵩岩;周宏钰;王深清;刘寅 - 山东大学
  • 2017-03-24 - 2019-08-09 - C07D277/5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噻唑杂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是2‑(4‑三氟甲基苯亚胺基)‑5‑(2‑萘基亚甲基)噻唑烷‑4‑酮,简称TNTO,其化学结构如通式(I)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化合物作为芳香烃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实验证实,本发明的含噻唑杂环类化合物在10μM的浓度下能显著上调小鼠肝癌细胞中芳香烃受体下游靶基因的相关外源物质代谢酶CYP1A1的基因、蛋白表达,提示该化合物为芳香烃受体的激动剂,有望成为潜在的以芳香烃受体为治疗肿瘤靶点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经济开发价值。
  • 4-取代-5-硫氰基-2-氨基噻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201510378208.1
  • 章国林;陈斌辉;郭闪闪;俞永平 - 浙江大学
  • 2015-07-01 - 2017-01-04 - C07D277/5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取代‑5‑硫氰基‑2‑氨基噻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溶剂中,烯烃叠氮类化合物在三溴化铁的催化下与硫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4‑取代‑5‑硫氰基‑2‑氨基噻唑化合物,烯烃叠氮类化合物、硫氰酸钾、三溴化铁的摩尔比为2:5.9~6.1:1,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时间为11~13小时。采用本发明方法一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操作简单,经济高效。
  • 一种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铁紊乱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201410698860.7
  • 闫兵;刘思金;刘寅;刘静 - 山东大学
  • 2014-11-26 - 2015-02-25 - C07D277/5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如通式(I)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地中海贫血药物中的应用。实验证实,所述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在10μM的浓度下能有效的刺激细胞内hepcidin的表达,在动物水平通过30mg/kg的剂量分别暴露6hr、24hr、48hr同样能有效诱导肝脏中hepcidin的表达,并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血清铁的水平,由此可见该噻唑烷酮类化合物能较好的以hepcidin为靶点,降低血清中的铁水平,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和缓解铁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经济开发价值。
  • 3-芳基-2-苯甲酰亚氨基-4-噻唑啉酮制备方法-201210064180.0
  • 赵华绒;孟祥武;王玲;王昱丹 - 浙江大学
  • 2012-03-13 - 2012-08-01 - C07D277/5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芳基-2-苯甲酰亚氨基-4-噻唑啉酮的制备方法。以N-苯甲酰基-N-芳基硫脲为原料,三乙胺作催化剂,体积比为4:1的[bmim]BF4和EA的溶液为溶剂,在15~25℃下搅拌,使固体溶解;然后加入氯乙酰氯,在15~25℃下磁力搅拌反应0.5~1小时,停止反应,先加入水,然后加入萃取剂乙酸乙酯萃取,收集上层乙酸乙酯有机层,水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3次,合并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蒸去溶剂,粗产物经柱色谱分离提纯得到3-芳基-2-苯甲酰亚氨基-4-噻唑啉酮。本发明使用的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操作简便,效率高,产率达70~78%。
  • 水相中2-(N, N-二取代氨基)-4-噻唑啉酮的绿色制备方法-201110353866.7
  • 赵华绒;王昱丹;王玲 - 浙江大学
  • 2011-11-10 - 2012-04-11 - C07D277/5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相中2-(N,N-二取代氨基)-4-噻唑啉酮的绿色化制备方法。该发明是以N,N-二取代硫脲为原料,醋酸钠作催化剂,水为溶剂,在80~90℃下油浴加热,使固体溶解。然后加入氯乙酸乙酯,混合物在磁力搅拌80~90℃下反应1~2小时。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碳酸钠固体中和至中性,加入萃取剂乙酸乙酯和水进行萃取,收集上层有机层,水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3次,合并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蒸去溶剂,粗产物经柱色谱分离提纯得到白色固体或油状产物。本发明关于水相中合成2-(N,N-二取代氨基)-4-噻唑啉酮的方法绿色,所使用原料易得,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产率达83~93%,是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
  • 一种2-亚胺基噻唑烷-4-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201110160143.5
  • 孟歌;郑美林;许彦红;董梦舒;唐荣华;高扬;师建华 - 西安交通大学
  • 2011-06-15 - 2011-12-14 - C07D277/5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亚胺基噻唑烷-4-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摩尔份数计,以水或乙醇为溶剂,1份的硫脲或N,N’-二取代硫脲,1~1.5份的氯乙酸为反应原料,在40~100℃条件下反应1~10小时;反应后得2-亚胺基噻唑烷-4-酮或其各种衍生物。本发明以水或乙醇作为溶剂,氯乙酸本身既是反应底物,同时也是反应催化剂;巧妙地利用了氯乙酸本身具有的酸性自催化反应的进行,不依赖于额外的催化剂即可以较高的反应产率(32.5%-86.4%)环合形成噻唑杂环,并可避免采用繁琐的成酯或成酰胺反应将氯乙酸衍生化以及反应后所得废酸的后处理过程。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是一种绿色合成和环境友好的合成工艺,设计思路巧妙,操作简单,特别适合于工业化洁净生产。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