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核三循环组合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6757.4 | 申请日: | 200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8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俞敏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敏厚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2;C02F3/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青***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加核三循环组合水处理方法,包括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混和絮凝区、活性污泥室、锥形污泥浓缩区、澄清分离区四部分所组成,混和絮凝区有进水管、进水控制阀和喷咀、一级絮凝室、二级絮凝室和反裙板,混和室内有调速搅拌装置,进水管连接混和水头控制装置和混凝剂配制投加系统,一级絮凝室连接絮凝剂配制投加系统,上部有压力旋流分离器,砂泵进水管连接锥形污泥浓缩区,出水连接压力旋流分离器;活性污泥室包括池直壁、内置水下搅拌机、出水控制阀和污泥回流控制阀;锥形污泥浓缩区位于活性污泥室中心,两者之间隔着锥形池壁,与活性污泥室出水控制阀连接的出水管;澄清分离区包括:澄清分离区、集水系统和出水槽。 | ||
搜索关键词: | 加核三 循环 组合 水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1、加核三循环组合水处理方法,包括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混和絮凝区、活性污泥室、锥形污泥浓缩区,以及澄清分离区四大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和絮凝区包括:通入水处理构筑物的进水管(1)、进水控制阀(21)和进水管上的喷咀(30)将水喷入混和室(2),混和室(2)上部连接一级絮凝室(3),一级絮凝室的出口连接二级絮凝室(4)和下部的反裙板(15),在混和室(2)内安有调速搅拌装置(6),在进水管(1)中连接混和水头控制装置(11)和混凝剂配制投加系统(9),在一级絮凝室(3)中连接絮凝剂配制投加系统(10),在水处理构筑物上部安有压力旋流分离器(7),砂泵(8)进水管连接着锥形污泥浓缩区(28),砂泵出水连接着压力旋流分离器(7);所述活性污泥室包括水处理构筑物中下部周边三角形断面的活性污泥室(23)、池直壁(27),在活性污泥室中内置水下搅拌机(22),活性污泥室管路有出水控制阀(17)和污泥回流控制阀(18);所述锥形污泥浓缩区(28)位于活性污泥室中心,两者之间隔着锥形池壁(12),锥形污泥浓缩区内安装水处理构筑物外的砂泵(8)进水管,与活性污泥室出水控制阀(17)连接的出水管(32);所述澄清分离区包括:澄清分离区(斜管或者斜板区)(5)、集水系统(33)和出水槽(13)所组成;其所述的喷咀(30)流速V0=2~3米/秒;混和室(2)上升流速V1=0.1~0.2米/秒;混和时间t1=15~20秒;第一絮凝室(3)流速V2=0.02~0.03米/秒,絮凝时间t2=76~105秒;第二絮凝室(4)出口流速V3=0.01~0.02米/秒,絮凝时间t3=458~687秒;污泥回流比n=2~3;分离区(5)上升流速V4=0.77~0.99毫米/秒,设置斜管时上升流速V4'=22~33毫米/秒;活性污泥接触时间>0.5小时;晶核浓度3~6克/升,所述加核即通过在混和絮凝过程中投加密度大、粒径小的颗粒物质—晶核,强化混凝,所述三循环包括使用外加晶核和化学药品强化水中悬浮物质快速沉降,沉降后的绒体经分离,晶核重新返回絮凝室反应所形成的体外循环,通过机械力和水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污泥在水处理构筑物内的不断循环—内循环,以及活性污泥在活性污泥室(23)与混和絮凝区之间的循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敏厚,未经俞敏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9675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友好型缓释长效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海水的生态浮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