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多核并行最小代价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5400.1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4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曾璇;尚笠;杨帆;陆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F9/4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包兆宜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中的多核并行最小代价流求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基于非确定性事务模型来实现最小代价流的求解,易于算法设计和并行实现,并从理论上保证算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利用线程池及线程绑定技术降低线程创建释放以及线程调度的开销,提高并行的效率。本发明的装置包括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程序存储单元、外部总线、内存、存储管理单元、输入输出桥接单元、系统总线和多核处理器。本发明利用多核处理器技术来提升最小代价流求解的速度,用于包含任何数目处理器核的装置,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本发明可用于求解一大类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问题的多核并行实现。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集成电路设计 多核 并行 最小 代价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多核并行最小代价流方法,基于非确定性事务模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问题转化为最小代价流问题;步骤2:修改最小代价流问题对应的网络图,增加地节点网络;步骤3:为每个处理器核创建一个线程,并对最小代价流问题进行初始化;步骤4:对节点进行预处理,并将过剩流节点存储在全局队列中;步骤5:对于每个处理器核利用并行最小代价流处理网络图;其中,分步骤51:从任务队列中抓取一定的数量的过剩流节点;分步骤52:对于每一个过剩流节点进行二次检测确定其是否需要处理;分步骤53:对需要处理的过剩流节点进行推流或重标记操作;分步骤54:与其他处理器核进行同步;分步骤55:同步成功时,减小收缩因子,返回步骤4,进行下一轮的分配操作;否则返回分步骤51,开始检测全局队列并获取潜在的新的过剩流节点;步骤6:后处理最小代价流的结果得到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问题的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5540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波级小区选择的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喂养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