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8656.1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曹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淑兰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综合多种抗源,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既安全又经济有效的措施,小麦白粉病具有小种多、变异快、侵染时期长、气流传播、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新小种不断出现经常导致生产品种抗性丧失。因此,建立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病基因积累,创造新抗源,对实现小麦白粉病持久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白粉病 基因 分子 标记 定位 研究 | ||
【主权项】:
迄今已在小麦基因组的36个基因位点鉴定了52个主效抗白粉病基因,这些基因不是随机分布在基因组中,而是成簇存在于基因的富集区域,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共有三类来源:一类来源于普通小麦,包括Pm1a、Pm1e、Pm3、Pm5b-5e、Pm9、Pm10、Pm11、Pm14、Pm15、Pm23、Pm24、Pm28、Pm38、Pm39;第二类来源于小麦近缘种,包括Pm1b(栽培一粒小麦),Pm1c(一粒小麦)、Pm1d(斯卑尔塔小麦),Pm4a、Pm5a(栽培二粒小麦),Pm4b、Pm33(波斯小麦),Pm6、Pm27、Pm37(提莫菲维小麦),Pm16、Pm26、Pm30、Pm31、Pm36(野生二粒小麦)和Pm25(野生一粒小麦);第三类来源于小麦近缘属,包括Pm7、Pm8、Pm17、Pm20(黑麦),Pm12、Pm32(拟斯卑尔脱山羊草),Pm13(高大山羊草),Pm2、Pm19、Pm34、Pm35(粗山羊草),Pm21(簇毛麦),Pm 29(卵穗山羊草);其中Pm10,Pm11,Pm14和Pm15只抗冰草属白粉病菌,不抗小麦白粉病(Tosa et al.,1987;1988;1990),Pm17是Pm8的等位基因(Hsam and Zeller 1997),Pm18和Pm22均为Pm1的等位基因,分别被重新定名为Pm1c和Pm1e,另外,最近有关学者从栽培一粒小麦、提莫菲维小麦、乌拉尔图小麦和两个单粒小麦品种中分别发现了新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依次命名为NCA4,NCAG11,PmU,Mlm2033,Mlm80,Pm3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淑兰,未经曹淑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3865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