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车逐级吸能后碰撞纵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1578.5 | 申请日: | 2006-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7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傅昌洪;胡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轿车逐级吸能后碰撞纵梁结构,纵梁分为前后两段,相互焊接而成。纵梁前段为结构加强区,纵梁后段为逐级吸能区,采用不同料厚的优化设计,纵梁前段料厚大于纵梁后段,并在纵梁后段的梁上横向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间的间距由前向后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逐级吸能结构,后碰撞时先接触的前段料厚,变形大吸能效果好,而后段强度比前段小,又设计了间距递变的吸能筋,达到逐级变形吸能,使后段变形时变形量相对小,甚至不变形,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变形逐渐变小吸能减弱,这样不但起到了良好的吸能效果还降低了因碰撞造成的破坏,提高了车身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逐级 吸能后 碰撞 结构 | ||
【主权项】:
1、轿车逐级吸能后碰撞纵梁结构,在纵梁上分布有加强筋,其特征在于纵梁分为前后两段,相互焊接而成;纵梁前段为结构加强区,纵梁后段为逐级吸能区,纵梁前段料厚大于纵梁后段,纵梁后段的梁上横向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间的间距由前向后逐渐减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2011157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